援引馬政府模式參與ICAO大會? 新政府面對諸多質疑

國際民航組織ICAO總部。(美聯社)

本月27日「國際民航組織」(ICAO)將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三年一度大會,我國在8月4日遞件申請出席,未獲回應,現仍持續爭取。不具名的官員指出,「我們都期待能有非常好的結果,能讓台灣比照3年前的模式參加」,我國代表團將在開幕前抵達,努力到最後一刻,讓台灣出席成為慣例。

我國3年前首度獲邀參加ICAO大會,是退出聯合國42年後首度返回這個聯合國專屬機構,被視為極大突破,但當時的參與模式,引起極大爭議。

當時政府的說法是,ICAO理事會主席柯貝(Roberto Kobeh Gonzalez)致函交通部民航局局長沈啟,邀請沈局長率團以「中華台北」名義,以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身分出席。不過後來曝光的細節,凸顯這個說法的問題。

3年前邀請函,遭管碧玲質疑稱我方為「中國的台北民航局」

其中主要是因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出示柯貝的邀請函,顯示他用「Chinese Taipei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稱台灣。對照「世界衛生組織」發給我國衛生署的邀請函,使用「Department of Health, Chinese Taipei」,管碧玲當時指出,ICAO的邀請函省略逗號,等於稱代表團是來自「中國的台北民航局」,而非「中華台北的民航局」,台灣參與ICAO的地位不如參與世衛的模式。

20151022-SMG0045-015-沈啟-陳明仁攝.jpg
3年前,時任交通部民航局局長的沈啟,以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身分出席ICAO大會。(陳明仁攝)

隨後柯貝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說,他是因「中國政府的建議」,才邀請台灣作為貴賓,「所以台灣代表團才會在這裡」。消息傳出時,立法院正在開會,包括現任台中市長林佳龍等民進黨立委都在外交委員會對我國須透過中國參與國際組織表達高度關切,當時的外交部長林永樂說他保證,這個模式不會用在其他的國際組織。

對於柯貝的講法,我國官員當時有不一樣的說明。林永樂說,這是各國與中國大陸「妥協的結果」。沈啟則說,這是ICAO理事會36個理事國的共識。

因新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而中國一再重申,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前提是接受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且ICAO秘書長現為中國籍的柳芳,政府先前評估今年出席的困難度極高,先拋出願意與中國大陸等各方協商台灣參與的適當名稱等立場,也一再呼籲中國對台灣人民釋出善意。

該名不具名的官員指出,台灣如果能比照3年前參與的模式,「就不錯了」,不過他沒有說明,所謂的3年前模式是什麼,以及要如何比照,僅強調是希望能出席;他說,台灣參與ICAO有很強的正當性,國際社會可能會給中國壓力。

知情人士則說,「中國大陸那邊,能溝通的都溝通了,現在只剩下如何在別的國家方面努力,尤其美國」,今年的時空背景與3年前不同,但既然台灣曾出席,「我們希望讓出席成為慣例」,盼邦交國或美國等國家「幫我們多講講話。」 (相關報導: 在聯合國大會為台灣發聲,吳志中:透過友邦發言、致函潘基文 更多文章

不放棄出席,做好各種沙盤推演

這名知情人士指出,評估中國可能到最後一刻才使出它的策略,壓縮台灣的因應空間,「到還沒最後確定前,我們還是不放棄」,最壞的狀況就是不能出席,但「總是有存在才有被聽到的機會」,為了避免最終獲邀卻趕不上,也為了把握發聲的舞台和機會,還是會在會議前抵達蒙特婁,做好各種沙盤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