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曆七月身體特別容易不舒服?靈修老師曝5大場所沒事別去,好兄弟容易跟你回家

農曆七月如果感到不舒服,可以透過什麼方法緩解?(圖/取自pakutaso)

不論真與假,在臺灣幾千萬人的宗教觀之下,七月彌漫著一股鬼月之說,而四處又有各大廟宇專為鬼月衍生出的鬼門開儀式,加上新聞媒體紛紛報導相關禁忌、各大節目也開始請藝人上節目談鬼……種種儀式營造出一股臺灣人無法忽視的氛圍。平時陰陽協調之下,一般人並不會感到任何不適,但在七月陰氣盛於陽氣之下,有以下體質或生活習慣的人,會特別在精神與肉體上明顯感受到異於平日的不適:

1. 有宗教信仰之人(換言之,無神論者影響不大)。

2. 常出入醫院、KTV等密閉或是氣場複雜地方之人。

3. 有宗教信仰又吃重口味(大量食用葷食、油炸、冰品)之人。

4. 身體狀況本身就不太好的人。

其主要原因除了七月陰氣盛於陽氣之外,另一部分則是因為七月是酷熱的季節,飲食習慣未隨季節調整之人,也會很容易感到精神耗弱,身體特別沉重。

在此分享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大家度過低迷的七月:

1. 避免出入人多複雜又密閉之處如醫院、廟宇、宮壇。

2. 儘量少去傳統屠殺牲畜的菜市場(這在大都會區較少見了)。

3. 少食惰性食物(少吃肉,最好吃清淡為主),如:肉類、魚類、洋蔥、大蒜、蛋、菇類、菸、酒、味精,以及零食、快過期的食物、醃製品等。

4. 儘量多往空曠處吸收大自然空氣(少去人多擁擠的室內),如:公園、山區等。

5. 可多食綠豆、薏仁等湯品(腸胃不適者,以一天兩碗,多湯少料為主)。

6. 可多持本身習慣念誦之咒語,增加正面的陽氣能量。

作者介紹|宇色Osel

南華大學生死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以母娘靈修心與古印度瑜伽精神勇敢走出生活舒適圈,用眼與腳從不同的宗教、文明、國家中重新定義靈修與認識自己。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