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學生演奏會
東京藝大畢業之後,我成為師範大學的美術系教授。住家與學校禮堂之間,只需步行兩分鐘。我常在校內散步,只要發現禮堂正在舉辦音樂會,就順便進去欣賞。如果當時身邊帶著素描簿,我就會輕鬆畫素描。音樂會結束之後,演出學生的指導教授問我「陳老師,這幅畫,您打算如何處理呢?」我便回答「送給你吧。」於是,演奏者都非常開心,微笑著與作品、我一同拍照留念,然後輕聲說著「我會永遠珍藏,作為一生的紀念」。

在師範大學時,學校會在國父紀念館舉辦學生的演奏會,或簡單的歌劇選粹。雖然說是歌劇,卻都是貧窮學生,只能挑選手邊較好、略有歌劇歌手風格的平常衣裳,認真參加演出。我也畫了不少張這些演奏會的情景。現在重新瀏覽,發現這些素描當中,竟有《弄臣》、《茶花女》等作品。學生其實非常認真準備,不過,現在觀賞這些素描,卻發現服裝佈景都過於簡單,實在很難想起究竟是哪齣歌劇。所以,難以收入文集當中,但卻令我會心一笑。
現在看來,雖然簡陋幼稚,卻蘊藏著令人疼惜的可愛,因為缺少經費,卻必須拚命準備衣裳的那份心意,我覺得非常難得可貴。雖然佈景都是東拼西湊的道具,非常滑稽,但是,顯現的熱情純真,令人覺得前途無限。此外還有畫畢業公演之類的作品,彷彿穿著幼稚園般的衣裳,像是純真可愛的幼稚園孩童般,手牽著手,表情十足的唱著,令人不禁會心一笑。其中有不錯的作品,所以整理之後收入本書中。
或許,這些當年演出的學生已經成為著名的音樂家。或許,他們看到這些當年的可愛畫作,想起當年的情況,將會心一笑。

音樂欣賞樂趣無窮
在我的經驗當中,觀賞歌劇是件賞心悅目的事。俊男美女、舞台擺設、歌聲、曼妙旋律,然後還有舞蹈、故事,雖然最後女主角都以悲劇收場,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妙且令人回味。例如《托斯卡》、《波西米亞人》、《茶花女》、《阿依達》、《蝴蝶夫人》、《卡門》……。每齣歌劇都淒美動人,高潮迭起,令人記憶深刻,彷彿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真實故事。
除了音樂會之外,我也在畫室中畫了不少根據音樂會或音樂家的素描習作,以便製成大幅油畫,多年來樂此不疲。雖然這些作品並非音樂會現場繪製,卻也在我繪畫生涯中佔有重要位置,所以,也將這些作品編入本書。另外,音樂家在樹蔭下隨興演奏的淡彩作品,我也製作不少草圖。期待將來有機會能夠在音樂廳畫一幅濕壁畫,或製作馬賽克,以音樂家演奏為題材,不但樂器種類眾多,演奏姿勢更是優美而變化多端。對我而言,是作為大幅繪畫的最佳的題材之一。最近整理出畫了素描的節目單,數量眾多,此次無暇一一整理詳述,只待下次出版文章時,再來講述。
人生宛如一齣歌劇,有令人意外的情況,也有悲傷,更有高興。或許這些都是命中注定。我在音樂會上畫的素描至今幾乎都珍藏著,只是相當多的作品,我已經忘記放在何處了。有時就在我放棄尋找時,便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人難免一死,現在認為值得保存的音樂會素描最後會淪落何方,光是想到這點就覺得心煩。也許一切世事都是如此吧。唯有這麼想,才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快活。
我得暫時擱筆,今晚,我將前往觀賞匈牙利的喜歌劇。今晚的曲目為非常難得一見的「I want to go to dance」。

*本文選自允晨出版《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一書,本書為藝術家陳景容先生數十年來聆賞音樂會、歌劇時的感觸寫成的散文與當場即興所畫的素描;書內圖文並茂,展現了古典音樂與繪畫藝術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最真情的見證:藝術沒有媒材上的界線,不同的展現,來自相同的感動。作者陳景容教授是當代臺灣一位極有才華的藝術家,年過八十的他,孜孜不倦地從事藝術創作已超過半個世紀,在藝術、學術、教育、社會等方面的回饋和奉獻上,均有亮眼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