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餐桌上的食物,都有它們的故事:流傳百年的感動甜點

日本天皇在二次大戰後已去除神性,但依然是日本國家及國民的象徵,許多民眾對皇族的日常生活很感興趣,這邊告訴你天皇喜歡吃什麼!

日本天皇在戰後已去除神性,但依然是日本國家及國民的象徵,而且天皇家的言行舉止都非常得體,讓國民很自然地對他們有敬意,也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很感興趣。即使日本天皇家節儉,但穿戴服飾仍是惹人矚目,他們都吃喝些什麼?也令人好奇。天皇家餐桌的祕密,其實是公開的,許多日本人也會特意選購「獻上」的御用精品,因為每種食品都有些典故,製作也最接近自然古法,但又有些創新,稱得上是逸品、名品。

天皇及其家人也是人,也有些傳說中的愛吃食物,許多店家是宮內廳嚴選的,也有些是位在皇宮或各地離宮、御用邸附近,像昭和天皇愛吃九段下的「壽司政」等。日本各地許多精選的特產,因為天皇家曾買進,會打出「御用」字樣來加持,若確實獻給天皇本人的,還會加上「獻上」兩字;雖貴為天皇,但非如古代皇帝酒池肉林極盡奢華,這些特產反而價格平民,讓人有機會想嚐一下,或贈送給親友共享。

天皇家愛用食品,不少原本就是上流社會喜歡吃的,但價格不貴,像東京「塩瀨總本家」的招牌的一口薯蕷饅頭「志 hose(塩瀨)饅頭」,塩瀨的饅頭(有餡的包子)有一千三百年歷史,也是日本最早用紅豆餡取代肉,包進包子裡,讓不能吃肉的僧侶也能吃,在參訪寺院的上流階層間深獲好評,到了明治時代的上流社會也依然喜愛,才會成為御用饅頭。現在的塩瀨饅頭,皮用良質的大和芋(山藥、自然薯),然後用北海道十勝平野的紅豆來做餡,至今也還用手工擀皮跟餡,甚至從包到蒸都是熟練的職人做的,一個約一百二十日圓。

天皇家餐桌上許多食物,就像塩瀨饅頭一樣,都有它們的故事,像是最早把西洋的「胖(麵包)」跟東洋的紅豆餡融合在一起的「紅豆麵包」,誕生在明治七年(一八七四年)銀座「木村屋」的前身「文英堂」,算是日本第一家麵包店。銀座總本店的紅豆麵包的特色是沒用發酵粉發麵,而用日本酒的酵母,即「酒種」來發,雖然管理很困難,像是溫度要零點一度、濕度要百分之一的精度。一八七五年,木村屋把名為「櫻」的酒種紅豆麵包獻給明治天皇,「櫻」是在紅豆麵包的肚臍眼處塞了梅子醋醃漬的櫻花花瓣,據說明治天皇很喜歡,也很合當時昭憲皇后的口味,還有「櫻」也是價廉物美的絕品麵包。

東京還有許多天皇家御用的甜點,如「文明堂」的特撰五三長崎壽糕。文明堂也是二百多年歷史的長崎老舖,一九一五年東京舉行的大正博覽會時才進軍東京,現在大家都認定他們是東京的店了;這跟「虎屋」一樣,虎屋原本是在京都的菓子御用司,也是隨著搬遷到東京來,雖然京都還有留守的大本店,但已經成為東京的店了。

京都至今也還有些店是菓子御用司,如「俵屋吉富」。我去俵屋吉富通常是買他們最著名的「雲龍」,俵屋吉富本店在相國寺附近,雲龍就是以相國寺藏的狩野洞春的〈雲龍圖〉為底案做出來的,因為數百年來以遵守古法做甜點,因此一九三三年起成為菓子御用司,做了印有天皇家菊花紋章的很鬆的麩燒煎餅「菊華仙」。 (相關報導: 想不到這些名校都正大光明賣酒!日本最狂大學食堂,下課就能來一杯 更多文章

此外到京都值得一買的是「松屋常盤」的「紫野味噌松風」,這是加了味噌的長崎壽糕,是大德寺的僧侶出的點子做出來的,從江戶時代至今都一直納入宮中,是繼「虎屋」跟「二口屋」之後,第三家成為御所御用菓子司。松屋常盤除了松風外,隨季節變色的最上級的「生菓子金團」,一個只賣二百五十日圓,也是京都人超人氣甜點,因為以松屋常盤這等級的店,一個賣四百日圓也不足為奇。日本許多店舖,即使成為御用,也還維持自己的本分,讓人非常感動,除了這些特定的菓子御用司,許多天皇家避暑等御用邸附近也都有菓子御用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