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重磅專訪》不對稱作戰怎麼打?李喜明剖析整體防衛構想:讓中共奪島失敗就算贏

共軍威脅逐漸擴張,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接受專訪時指出,國軍應以不對稱作戰思維建軍,及阻建裝備輕兵器的「國土防衛部隊」,以利展現「嚇阻力」。(柯承惠攝)

2019年6月退伍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近期出版《台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台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一書,內容針對任內推動的ODC(整體防衛構想)概念進行剖析,強調台灣面對軍力資源數十倍於我的中共,唯有以創新、不對稱作戰思維,籌獲量多、價廉、火力強、存活率高的小型武器,以及裝備輕兵器的「國土防衛部隊」,才能展現足夠嚇阻力,使中共相信犯台計畫複雜、難以實現而不出兵;同時國軍也要改變戰略目標,不要想在每個戰場都打贏,「讓中共奪島失敗就算勝利。」

李喜明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不對稱要與創新結合,是相對的整體概念。以中共為例,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東風-16中程彈道飛彈,就能打到2000公里外的美軍航艦,藉此達到區域拒止目的,「就是一種不對稱作戰」;台灣資源太少,應攻擊對方執行任務的「能力」,而非部隊,不要想在每個戰場都打贏,「讓中共奪島失敗就算勝利。」

20220902-前參謀總長李喜明2日舉行「台灣的勝算」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2日舉行「台灣的勝算」新書發表會,書中針對「不對稱作戰」提出完整的剖析。(資料照,顏麟宇攝)

主張「拒止取代控制」 李喜明舉烏軍防空飛彈為例

李喜明進一步說,由於雙方兵力、資源差距懸殊,國軍至今仍強調制空、制海、殲敵彼岸,實務上根本不可行,因此他認為應以海、空域拒止,取代海、海域控制,兩者門檻差很多,例如俄烏戰爭,烏軍以防空飛彈取代戰機,俄軍再強都不敢亂飛就是例子。

李喜明並以今年8月中共軍演為例指出,我海軍若是以同樣數量的軍艦去應處共艦,是很危險的作法,只要對方同時攻擊,將能一次殲滅我主力戰艦;相對的,不對稱作戰倡議的微型飛彈突擊艇、岸置反艦飛彈、無人機就能派上用場。

應對灰色地帶衝突、提升士氣 傳統載台仍有其必要

李喜明的整體防衛構想,主張軍方應調整資源投入先後順序,優先籌獲量多(分散)、價廉(低成本)、火力強(致命性)、存活率高(機動)的小型武器,展現足夠嚇阻力。他也坦言,諸如F-16V BLK70戰機、M1A2T戰車等傳統武器,除有應處中共當前施予我方的「灰色地帶衝突」壓力作用,對宣揚國威、提升士氣仍有其必要。

然而,這種傳統載台有價格昂貴、籌獲期程長等問題,品質高但數量少(因為沒有夠多的錢買夠多的量),戰爭初期即易遭摧毀;更重要的是ODC的重要概念:「載台不能殺敵,彈藥才能。」

20211119-空軍18日舉行接裝典禮,圖為F-16V BLK20戰機的對空武掛。(蘇仲泓攝)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表示,為了因應灰色衝突,如F-16V BLK20(見圖)M1A2T戰車等傳統武器仍有其必要。(資料照,蘇仲泓攝)

美方以不賣武器形塑國軍?李喜明:認同應以不對稱作戰建軍戰備

儘管「整體防衛構想」恐隨退伍「人走茶涼」,更可能涉及軍種本位主義或國安考量,但李喜明強調,從近期美國不售我MH-60R海鷹直升機、M109A6自走砲等軍備狀況來看,代表美方可能耐心沒了,要下狠招。「我不能主導你建軍發展,但可以透過這種賣你或不賣你的方式,來形塑國軍戰力」,意即美方同樣認為不對稱作戰下的建軍備戰,才是台灣該走的路。 (相關報導: 幕後》蔡英文力挺將軍卻不如歸去 李喜明孤身打「不對稱作戰」震動台美軍方 更多文章

李喜明在書中提及,中共武力犯台區分2層面,即「能力」和「意圖」,以前能力不夠, 加上美軍嚇阻力,「只要不獨它就不動武」,可是當台灣已成中共民族復興最後拼圖,中國能力上升、美國下降,如果台灣能力不變,「那就麻煩了」。要避免戰爭就得跟對方好好相處,但單純仰賴對方善意並不可靠,因此台灣要有力量嚇阻,使中共拿不出打贏戰爭、或者要付出沉重代價的辦法,「想要和平,就要備戰。」

MH-60R反潛直升機也被包在川普「大放送」軍售案之中。(美聯社)
美對台「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軍售喊卡。(資料照,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