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華裔科學家首當其衝, BBC解析象牙塔內的間諜疑雲

(BBC中文網)

今年初夏的一天,52歲的胡安明在妻子與辯護律師的陪同下,步出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個法庭。

胡安明是田納西大學的一名前教授,他被控為獲得美國政府研究經費而隱瞞其在中國的職務。他是因這一控罪而出庭受審的首名科學家,這讓案件備受關注。

今年6月,陪審團未能就胡是否有罪達成一致意見,案件流審。檢方可能再次起訴,也可能隨時撤訴。

庭審結束的那天,胡安明返回家中,但他並未獲真正自由。他處在居家監禁狀態已超過兩年了,除了去看醫生以外,他只在每周日被允許短暫外出、到其辯護律師家中參加燒烤聚會。

近日的一場網上新聞發佈會上,胡安明對BBC表示,他會繼續為其清白而戰。

「如果我重獲自由,我會繼續爭取回我的工作,我希望重返我的研究,」他說。

胡安明是納米技術領域的科學家,擁有兩個博士學位,曾在田納西大學擔任副教授。去年2月被起訴後,他丟掉了這份工作。胡在中國出生長大,目前是加拿大公民。

檢方指,胡安明未上報他在北京工業大學的夏季兼職活動,有意欺騙了向他撥款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他被控六項電信詐騙與虛假陳述罪名,將面臨最高20年監禁。他並未被控經濟間諜或轉移技術等罪名。

胡安明一方則稱,在田納西大學的校規下,此類短期兼職並不構成利益衝突,他也從未就此欺瞞校方與國家航空航天局。胡從北京工業大學獲得的報酬每年少於2000美元。

FBI辦案手法引爭議

胡案審理的過程中,美國執法機關調查的部分細節公諸於眾,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辦案手法隨即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根據當地媒體《諾克斯維爾前哨報》(Knoxville News Sentinel)的報導,負責胡案的探員接到線報稱胡安明參與了中國的「千人計劃」, 一項引進海外人才的項目,美國認為這項計劃對其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FBI探員在2018年3月使用「谷歌翻譯」閲讀了一則關於胡安明的中文新聞稿,隨後就開啟了針對他涉及經濟間諜罪的調查。一個月後,探員上門拜訪胡安明,胡否認曾參與過「千人計劃」。探員得知胡即將前往中國參與一場學術會議時,要求他參會後向FBI匯報。

胡安明在法庭作證說,探員當時要求他返美後上報接觸過的人與對方提出的請求,探員還說是想要「保護」胡。

胡安明的辯護律師菲爾·羅莫納克(Phil Lomonaco)則在新聞發佈會上稱:「這聽起來像是他們想讓他前往中國、收集主持會議的那所大學的情報。」

胡拒絶前往中國參會,FBI隨即監視他與其兒子近兩年,但沒有找到他涉嫌犯下經濟間諜或其他嚴重刑事罪名的證據。

FBI探員一度製作了一份演示文稿(PowerPoint),引導田納西大學相信胡安明與中國軍方有聯繫。而關於庭審的報導指,探員作證時承認,關於胡為中國間諜的指控不實,他沒有實據證明胡與解放軍有聯繫。

其中一名陪審員溫蒂·錢德勒(Wendy Chandler )在案件流審後接受美國媒體《攔截》(The Intercept)採訪,她形容「這是最荒謬的案子」。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蘋果的中國供應商為何「避開新疆工人」?美國強制勞工禁令逼近,涉疆供應鏈面臨關鍵時刻 更多文章

她對FBI的評價並不高:「如果這是在保護美國的人,我們有麻煩了。」錢德勒稱,她在了解案情後認為,FBI的調查並非出於追求正義,而是被定罪的野心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