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不是只有美國瘋選舉,拉丁美洲「粉紅浪潮」蓄勢待發

2020年10月18日,南美洲玻利維亞舉行大選,左派「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MAS)的阿爾塞(Luis Arce)當選總統(AP)

對於不是天天緊盯國際新聞的讀者而言,今年全球(台灣之外)似乎只有一場選舉──美國總統大選。其實截至10月中旬,今年約有40個國家選國會、15個國家選總統、6個國家辦理全民公投,選情面對疫情毫無懼色。最近美國「後院」拉丁美洲的一場選舉,尤其值得吾人關注。

雖小國,必有可觀者焉(論語.子張)。來看看拉美唯二(另一個是台灣友邦巴拉圭)的內陸國度玻利維亞(Bolivia),18日舉行總統與國會大選,結果竟是一場「反革命的反革命」(counter-counter-revolution)。

左派與右派的對抗

2019年10月,尋求第四任的左派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在示威抗議浪潮中被迫辭職,流亡阿根廷,一手創立的「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MAS)也灰頭土臉;右派/極右派勢力大舉反撲,參議院副議長艾尼茲(Jeanine Añez)成為玻國史上第一位女(臨時)總統,全力翻轉莫拉萊斯的社會主義政策,一度考慮今年親自接受選民檢驗,但後來還是讓給勝算較高的前總統梅薩(Carlos Mesa)。

結果,梅薩領軍的中間偏右「公民社會聯盟」(Comunidad Ciudadana,CC)大敗虧輸,MAS除了總統候選人阿爾塞(Luis Arce)以55%得票率高奏凱歌,還在130席的眾議院拿下73席、在36席的參議院拿下21席,締造「完全執政」佳績。

2000年代中期,拉丁美洲興起「粉紅浪潮」

另一個滿面豆花的領導人,是遠在北方的美國總統川普。2000年代中期,拉美興起一股「粉紅浪潮」(pink tide,marea rosa),一群民粹色彩鮮明、領袖魅力十足的民選總統,揚棄「市場自由至上」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向左轉投入社會主義懷抱,莫拉萊斯是代表人物之一,雖然名聲不如委內瑞拉的查維茲(Hugo Chavez)巴西的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響亮,但「弄潮」近14年的續航力不同凡響。

因此去年莫拉萊斯垮台時,川普忙不迭地報喜:「我們朝向一個完全民主、繁榮、自由的西半球,又邁進了一步。」然而他高興得太早了,不到一年,莫拉萊斯的MAS重掌政權,阿爾塞是他任內的財政與經濟部長,而且當年一手策劃讓玻國脫胎換骨的政策。18日的大選結果顯示,玻國人民儘管唾棄莫拉萊斯的「萬年總統」野心,但仍然肯定他的社會主義政績,並對阿爾塞寄予厚望。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對抗、競爭抑或合作?初探2021年「美國總統拜登」的中國政策 更多文章

2020年10月18日,南美洲玻利維亞舉行大選,左派「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MAS)的阿爾塞(Luis Arce)當選總統(AP)
2020年10月18日,南美洲玻利維亞舉行大選,左派「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MAS)的阿爾塞(Luis Arce)當選總統(AP)

「輕量版社會主義」經濟快速成長、貧窮率快速下降

莫拉萊斯的美洲原住民身分、社會運動歷練、民粹領袖魅力讓他登上大位,但讓他留名拉美政治史的關鍵,應該是他與阿爾塞主導的一系列政策,或許可以稱之為「輕量版社會主義」(Socialism lite),雖然將石化業、電信業、礦業等支柱產業收歸國有,推動大規模土地改革,但其他方面仍施行對企業友善的政策。玻國是拉美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與金屬礦藏,莫拉萊斯與阿爾塞善用自家本錢,在任內締造經濟快速成長、貧窮率大幅下降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