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刻印章真的比較會理財!從5位15歲學生,看出理財教育的重要!

理財教育從小做起,才能建構孩子完整、正確的金錢觀念,協助其培育價值觀(圖片來源:中國人壽)

「錢不是萬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耳熟能詳的老話,卻點出了每個人都必然面對的現實。多數未成年的孩子身處父母的保護傘下,不見得需要為衣食擔憂,然而青少年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一點一滴積累出屬於自己的「錢」在考量。

此次編輯特別前進新北市三峽國中,採訪了五位九年級的同學,來聽聽這些青春萌芽卻仍顯青澀的孩子,帶著自我反思,以及體貼父母的心思,對零用錢的金額、用度與消費支出……表達他們的看法。同時請到擁有資深教學與輔導經驗的劉遵恕老師,帶讀者了解師長如何引領國中孩子們正確地看待錢的價值,並且妥善運用錢。

在想要與需要之間的少女心

因為網紅或藝人的加持,越知名的品牌越吸引同輩的女孩,所以想像自己能擁有時當然會覺得很光榮。

十五、六歲的青春少女,大多喜歡收集可愛的文具,以及一些能妝點自己的配件與化妝品,本次採訪到的宜潔與柔瑱也不例外。談起自己收藏繽紛多彩的筆記本與紙膠帶,神情之間閃動出孩子氣的喜悅;細數化妝品品牌時,也充滿著能蛻變得更加成熟美麗的憧憬。少女心就像蝴蝶飛舞於夢幻的商品中,但兩人都提到在想要與需要之間,還是會做出理性的取捨

宜潔提到,不論化妝品還是衣服,因為網紅或藝人的加持,越知名的品牌越吸引同輩的女孩,所以想像自己能擁有時當然會覺得很光榮。但也理解這是種虛榮心,因此還是會以符合自己的需求與審美為主,並不會盲目追求品牌。而柔瑱則舉了自己之前和父母爭取購買娃娃鞋、靴子的案例,父母親認為她目前在學校不太有機會穿布鞋以外的鞋子,加上還在發育期腳會長大,最後並未如她所願。雖然當下柔瑱不太能接受,事後也能認同父母的考量

青春期的開源節流之道

人人都希望能運用的錢越多越好,即便國中生也不例外,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青春期的孩子又有什麼理財方法,讓他們創造財富呢?最傳統的方式,就比如陳同學提到的儲蓄,因為怕自己會浪費錢,選擇一拿到錢就存起來。

然而除此之外,國中生其實也有自己的生財之道。像王同學提到自己不好意思拿父母辛苦賺來的錢,所以她轉而透過參加比賽,用比賽獎金來支付自己額外的花費。而柔瑱的母親已經會和她提及房地產與股票的概念,逐步教導她如何進入金融市場。李韋亨則投入篆刻藝術,不僅是發展自己的興趣,也將作品販賣給收藏家,並且開始蒐集與收藏較稀有的石材,等待未來的增值空間。在許多人眼中,國中可能還處於懵懂無知的階段,可從此次採訪能看出,其實國中生已經對理財有所認知,並懂得進而利用各種方式,投資自己,也投資未來。

今年9年級的李韋亨,已陸續以自己擅長的篆刻作品賺取收入,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
今年9年級的李韋亨,已陸續以自己擅長的篆刻作品賺取收入,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

「錢」能/「潛」能引領將來志向?

「工作與自己興趣結合當然好,但興趣不應該是工作的首要目標,收入才是。」

國三的學生已經需要考量自己的升學志向:是否進入技職體系?將來要選擇哪個科系?乃至出社會後投身哪種行業?左右這些選擇的,不僅是自己的興趣、專長,也有想擠身何種社經地位,以及最直接的收入多寡等因素。因此,編輯也訪問了五位國中生對此的看法。 (相關報導: 你拿得出10萬元來應急嗎?台灣「全拋世代」慘兮兮,一張表告訴你年輕人到底有多窮 更多文章

陳同學提到自己身上習慣帶點錢以防緊急狀況,若沒帶錢出門會沒安全感。談及將來的志向,他也是以穩定生活為目標,「工作與自己興趣結合當然好,但興趣不應該是工作的首要目標,收入才是。」對跳舞有熱忱,目前也在參加相關社團活動的宜潔也有類似看法,因為對舞者的職業生涯不太樂觀,還是希望先走比較平穩的升學道路,再來思考如何朝舞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