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除了是美國歷史上首位非裔總統之外,2日,他又創下了一個紀錄:首位在任內踏進北極圈(Arctic Circle)的美國總統。正當歐巴馬身處北極圈的同時,中國船艦也現身白令海(Bering Sea),令人側目。
Photos: Take a trip to #Alaska with US President #BarackObama http://t.co/Lq1tN28zGQ pic.twitter.com/XzCQp0jw71
— CNN-IBN News (@ibnlive) 2015 9月 3日
始終受忽視的美國國土
阿拉斯加源自於阿留申語的(Аляска)一詞,原意為「很大的陸地」,1867年4月9日,當時美俄雙方同意以720萬美元的代價成交,這筆土地交易亦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筆交易,每英畝的平均單價僅2分美元。
直到1958年7月7日,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簽署了《建州法令》(Alaska Statehood Act)後,阿拉斯加才在次年的1月3日正式成為美國第49個州,也是美國面積最大的一州。
歐巴馬規畫3天行程的主旨,即在盛讚阿拉斯加居民長期身處貧窮、孤立與缺乏奧援的情況下,仍能堅忍卓絕的在北極圈中生活,「這並不好受,沒有互相信賴與扶持,無法生存」。

在地化與全球暖化
歐巴馬在阿拉斯加行的第1天,便重新命名了位於阿拉斯加的北美最高峰,由紀念美國第25屆總統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的「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更改為在阿拉斯加原住民語言中為「高山」的丹奈利山(Mount Denali)。
歐巴馬還走訪了當地漁村迪林厄姆(Dillingham),進入因地層下陷,400名居民被迫遷村的奇瓦里納村(Kivalina)視查,他表示,如果外國有心毀滅美國的村落,「想一想,吾人要怎麼保護自己的家園」。 (相關報導: 30餘鯨豚死亡擱淺阿拉斯加 疑有毒海藻釀禍 | 更多文章 )
此外,蘇厄德(Seward)冰河與當地永久凍土(permafrost)也是歐巴馬造訪的地點,由於北極圈溫度逐年升高,建築在永久凍土上的房屋、管線與道路均因永久凍土的解凍而受到擠壓影響,失去原有功能,粗估,目前阿拉斯加約有10萬人居住在永久凍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