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上任後首訪中 密松大壩和緬甸民族和解為首要議題

緬甸國務顧問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美聯社)

緬甸國務顧問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在8月17日到20日訪問中國,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會面。此行也是她上任以來首次訪問東協(ASEAN)以外的國家,外界分析,中國會提起重啟在中緬邊界的密松大壩工程,翁山蘇姬則希望中國能協助緬甸民族和解,解決國內軍事衝突。

盼中國支持緬甸民族和解

翁山蘇姬與佤邦聯合軍代表合照。(美聯社)
翁山蘇姬與佤邦聯合軍代表合照。(美聯社)

翁山蘇姬3月底就任外長後,先後訪問寮國和泰國,並預計在今年9月訪問美國。中國官媒《新華社》分析,翁山蘇姬選在訪美前先與習近平見面,主要是希望中國支持「21世界彬龍會議」(21st Century Panglong Conference ),該會議將在8月31日舉行,翁山蘇姬將召集緬甸國內各武裝勢力進行和平會談,而位於中緬邊界的佤邦(Wa State)和克欽邦(Kachin State)等緬甸自治邦與中國關係密切,因此北京當局的態度將影響各邦對推動緬甸民族和解的意願。

克欽自治邦的旗幟。(維基百科/public domain)
克欽自治邦的旗幟。(維基百科/public domain)

密松大壩工程將成會談重點

密松大壩工程。(取自網路)
密松大壩工程。(取自網路)

由中國出資在緬甸興建的密松大壩(Myitsone Dam)預料也是會談重點。密松大壩位於伊洛瓦底江兩條支流匯合之處,造價36億美元(約新台幣1116億元),由於興建水壩破壞環境,迫使當地居民遷村,加上大壩發電站9成的電力都輸往中國,引發民眾強烈反彈。緬甸前總統登盛(Thein Sein)在2011年9月凍結密松大壩工程,引發中國不滿,當時翁山蘇姬也反對大壩興建。除了密松大壩,包括中緬天然氣管道和油管等中資工程也因來民眾抗議停工。緬甸政權輪替後,中方一直積極向緬方表達,希望重啟工程。外媒分析,翁山蘇姬對密松大壩等中國投資案件的態度,將揭示緬甸未來的外交政策。 (相關報導: 執政百日》希望的燈塔?隕落的明星?緬甸「太上總統」翁山蘇姬光環不再 更多文章

緬甸前任總統登盛與國務顧問、外交部長翁山蘇姬(美聯社)
緬甸前任總統登盛與國務顧問、外交部長翁山蘇姬(美聯社)

自緬甸軍政府1988年上台,強力鎮壓國內民主化運動,美國也長期對其施以經濟制裁。雖然在今年政權交替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解除對部分緬甸企業的經濟制裁,但長期依賴中國投資的結果,使得緬甸政治、經濟上都非常傾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今年訪緬時也指出,中國是緬甸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外資來源國,雙邊貿易佔緬甸對外貿易總額40%,中資佔緬甸外資總額約50%。緬甸媒體指出,2011年登盛上任後改採「親美疏中」政策,盼吸引歐美對緬甸投資,刺激國內經濟。此舉也使得中緬關係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