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總統及立委大選終於落幕,選前焦慮、選後憂鬱是常見症狀,不論韓粉或英粉,心情也隨粉絲的剛性跌宕起伏。尤其當今網路傳媒,名嘴爭辯的影音環境,當投票日逼進與選後,選民精神更加緊繃,身心狀況旋即亮出紅燈,小心「選舉身心症候群」疾病上身!
精神科醫師許景琦表示,「選舉身心症候群」從來就不屬於國際疾病分類的精神科疾患,但在頻繁進行選舉的台灣社會卻儼然成為一派流行。此種壓力性焦慮症通常以失眠緊張、情緒失穩、胃口變差來表現。
「解離症狀」身體與心靈解離
許景琦說,選後大多數人心情會逐漸恢復平靜,但少數人因為過於關注投入選舉而耗費太多精神和體力,一旦選舉結果不如預期,便可能陷入嚴重的失落。有些患者食不下嚥,焦躁失眠之外更出現了“靈魂出竅“的症狀;換句話說,靈魂穿出肉身,飄於上方看著自己的軀體。這是「解離症狀」身體與心靈解離,與民間乩童起乩相近類似,源自於社會事件所引起的強烈心理衝突,超過一般人心理防衛機轉所能應付,顯然這心理衝突是巨大而一時難以恢復的。
許景琦指出,臨床上「選舉身心症候群」常見於50至60歲的男性病患,若有嚴重身心不適,仍須以藥物控制,建議患者避免災難性想法,轉移注意力,保持規律的日常生活,減少接觸選舉資訊。萬勿因支持的總統候選人落敗,導致大量負面念頭湧出,情緒迅即崩潰,甚至出現妄想、幻覺等重大精神症狀,甚或本文所述“解離“的現象。 (相關報導: 汪葛雷觀點:保持政治距離 以策家庭安全 | 更多文章 )
鼓勵患者勇於至精神醫療單位求助,妥善調適身心狀態,避免更嚴重的病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