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牛肉好爽快,你可知在古代已犯法?

想到中國美食,就不禁流口水,但禁忌多多(圖/wikipedia)

說到中國美食就會想到那一桌讓人口水直流的滿漢全席吧!但要想吃得心滿意足可沒那麼容易,想大快朵頤吃牛肉,不不不!小心你的項上腦袋,那到底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古代人又都吃些什麼呢?客官,且讓我細細道來。

肉食:吃牛肉,小心犯法

脫下鞋子進了小店,你「坐」在席上,聽見肚子咕嚕叫了,多年看古裝劇的經驗告訴你,大俠好漢們一到館子必定喊叫:「小二,給洒家(撒,宋元時關西一帶人自稱「洒家」)切二斤牛肉!」當下你也四處張望,準備找點牛肉。

不好意思,我得潑你一盆冷水—想吃牛肉的話,做好吃官司的準備吧。在中國,幾乎整個古代,牛都是耕田的重要勞力,官府對牠們的管理和保護十分嚴格,在秦朝尤其如此,敢隨便殺牛吃肉勢必觸犯法律。

(圖/wikipedia)
平常我們隨處可吃的牛肉麵,若是自古代吃上一碗,馬上就有牢獄之災(圖/wikipedia)

一般百姓吃牛肉只限幾種方法。一是祭祀時,財力充裕的王室或富貴人家會將牛做為祭品之一,請鬼神和祖先們「品嘗」。祭祀完畢,所有參與者會分食這些神靈享用過的肉。里耶秦簡的紀錄顯示,官府主導祭祀後,會將吃剩的祭品公開販賣,有些隸臣妾、城旦等刑徒會來買,包括頭、蹄子、肉汁、脯(乾肉)等。

另一種方法是等耕牛死掉。剛才提過,官府對耕牛的保護十分嚴格,嚴格到連牛屍都要上繳,上繳後也不是說埋就埋,而是要來一場「庖丁解牛」—把牛屍分解成皮、肉、筋、角,分別銷售。不過鑑於這是病牛、死牛的肉,已經不太新鮮;即便真是老得走不動、最後自然死亡的牛……嘖嘖,你還是做好啃牛肉乾的心理準備吧。

(圖/taoisttv718@Youtube)
古代吃牛法法令好複雜,想吃牛可要等上好段時間(圖/taoisttv718@Youtube)

還有一種可以吃到新鮮牛肉的方法—從軍。睡虎地秦簡中有一份抄錄魏國法令的《魏戶律》,規定不許給一些地位低下的士兵吃牛肉,反過來則證明地位較高的士兵是可以吃牛肉的;史料也記載,趙將李牧「日擊數牛饗士」,秦軍伙食沒理由比他們差,這或許也是大家積極從軍的原因之一。

從資料來看,如果家境不錯,偶爾還可以吃羊肉。《漢書》記載,劉邦和老鄉盧綰是同一天生日,他們出生後,同里的鄰居們「持羊酒賀兩家」,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後來也「復賀羊酒」。豬肉、雞肉也可以在餐桌上見到,孟子曾經說過:「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繁殖的時機),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豚是小豬,彘是大豬。他又說:「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由此可見,當時一般人家養雞和豬的情況相當普遍。

你或許會問,孟子把狗和豬、雞相提並論是怎麼一回事? 答案會讓現在的愛狗人士一聽就氣炸—當時的人是吃狗肉的,別忘了那句著名的「狡兔死,走狗烹」,而且此風相當盛行,狗屠夫還是個經常出猛士的熱門職業,聶政、樊噲都是做這行的,那位和荊軻、高漸離一起喝酒唱歌的無名狗屠夫,在野史裡也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除了家中飼養的禽畜外,你還可以透過打獵來嘗鮮。秦朝一部占卜手冊《日書》的記載可以驗證: (相關報導: 拉麵湯頭含牛未標示,消費者無辜破戒 更多文章

陽日:......可以田獵。夬(怪)光日:利以登高、飲食、獵四方野外。昴(卯),獵、賈市,吉。畢,以獵置網及為門,吉。柳,可田獵。

李斯沒發達時也常帶著兩個兒子、牽著黃狗,出上蔡城的東門去獵兔子。從《日書》的記載來看,你能打到的獵物種類還真不少:蟲(蛇)、環(猿)、鹿、雉、豸(野豬)、豹、熊……如果你很大膽,還可以挑戰獵捕百獸之王—老虎。《公車司馬獵律》記載了官方組織捕虎的場景:射虎車兩輛一組,用鮮肉當誘餌把老虎引出來,大家弓弩齊發;如果讓老虎逃走,每車就得罰一甲。睡虎地有一面獸文銅鏡,描繪了武士與猛獸搏鬥的場面。里耶還出土了一枚記載了虎肉交易的「校券簡」,是當時的交易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