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台海─台灣看是「挾美自重」,中國看是「操之在握」

近期台美交流頻繁,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多次發表據警告意味的文章示意台海戰爭的主權在北京手上。示意圖。(資料照,德國之聲)

從10月8日一直到11月8日,30天內北京官媒《環球時報》針對台海與美中台三邊關係就發表了13篇的社評,平均2、3天即發表一篇。如此密集地論說除了代表北京對於台美之間愈走愈近的發展有所警覺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對於小英與民進黨政府「挾美自重」的最新動態表示「警告」。

以文字雲來分析,光是「台灣」在13篇中就出現159次,「美國」131次,「中國」則出現115。台灣,明顯地就是《環時》最關注的核心。「民進黨」出現61次,顯然是在政治上的層次著墨比較多;「統一」這個字眼有35次,「台獨」15次;「軍事」32次「戰爭」31次;「和平」21次,顯示軍事層次的強度也不小。在稱謂上,「他們」(指美、台或兩者)89次,我們(指北京)57次,顯示對於美台最近最新的發展明顯地「不滿」。

以這段期間的事件發展來看:

1.《華爾街日報》10月7日報導:20幾名美國特戰部隊成員在台輪訓國軍秘密行動至少一年。

2.台灣媒體10月11日引美國消息人士的話報導鄉:陸軍司令徐衍璞10月9秘密訪美,還去了華府。

3.美官員頻宣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同時指責解放軍在台海地區的演訓「破壞和平與穩定」。美台天互動加碼,除陸軍司令訪美,美副國務卿公開會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負責人。

4.外媒10月19日向中國外交部提問提:中俄艦隊10月18日通過日本2個島嶼之間的津輕海峽,與外國軍艦穿越台海有何區別?中國表明不能相提並論,並指外媒聲援美國拉盟國軍艦在台海「炫武」,是媒體的墮落。

5.10月21日媒體採訪拜登,問及「如果中國進攻台灣,美國會協防台灣嗎?」拜登當時回答說:「是的,我們有這樣的承諾。」

6.美國國務院官員連續表達華盛頓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並宣揚中國長期以來錯誤使用聯合國2758號決議,聲稱該決議只是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未解決台灣的參與問題。

7.《華爾街日報》10月25日援引多名專家的話評估說,台軍戰備不足,士氣低落,台灣成年男子普遍不想打仗,對國軍能夠抵抗解放軍缺乏信心。文章建議讓台軍與美軍一起訓練,提振士氣。

8.接受CNN10月26日專訪,蔡英文首次證實有美軍以訓練為目的存在於台灣,她說美軍的數量「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多」,但強調,與美方大範圍合作的用意是「增強我們的防衛能力」。

9.針對大陸國台辦「統一後台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的談話,陸委會10月29日發聲明,攻擊大陸「沒有認清國際現勢及兩岸關係現況鎮」,指大陸「蠻橫設定、一廂情願描繪統一後台灣發展路徑,早已被台灣2300萬人民堅定拒絕」。

10.歐洲議會「外國干預歐盟民主程序特別委員會」首次派代表團11月3訪台 (相關報導: 與毛澤東比肩、替文革洗白?BBC:為習近平「量身打造」的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 更多文章

蔡英文總統與「歐洲議會『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特別委員會官方代表團」合影。(總統府官網)
總統蔡英文(圖中)與「歐洲議會『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特別委員會官方代表團」合影。(資料照,總統府官網)

從GOOGLE TREND的趨勢變化,上述最重要的事件有二:一是拜登10月21日接受媒體訪問談到中國若是攻台美國是否會協防?一是蔡英文接受CNN專訪談到美軍來台。前者10月22被搜索熱度是4,蔡英文是5,中國則高達100;後者在10月28日拜登被搜索熱度是0,小英是6,美軍是3,中國則為87。事實上中國在這段期間被熱搜度最高為100(10月22日及10月25日),最低都有67(10月23日),10月21拜登說會派軍協防台灣,這是台美有協議的談話後第2天10月22日的反應,而10月28日則是CNN 專訪小英後的反應。北京明顯地對美台關係與海峽兩岸發展特別關切,而美國有政治或軍事人員的介入明顯就是北京最在意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