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災30年後放射物仍外洩 歐洲造全球最大金屬方舟隔絕核汙染

車諾比核災已過去30年,當初覆蓋的石棺已不堪用。(美聯社)

全球最大可移動金屬結構體29日亮相,將覆蓋於烏克蘭車諾比(Chernobyl)核電廠受損的4號反應爐上,以確保歐洲各地未來幾個世代的安全。

法新社報導,這個長度近2座足球場、高度更甚紐約自由女神像的巨型拱形物,將緩緩覆蓋於現存的石棺上。車諾比30年前的4月26日發生核災後,蘇聯當時倉促建造的石棺正逐漸出現裂痕。

由9萬人花費206天建造的石棺逐漸出現裂痕,引發各界對於安全的關切,促使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發起這項價值21億歐元(22億美元)的計畫,以安裝新的安全防護罩。

車諾比核災過去30年,歐洲造全球最大金屬棚隔絕核汙。(美聯社)
車諾比核災過去30年,歐洲造全球最大金屬棚隔絕核汙。(美聯社)

蘇聯時期建造的防護措施使用壽命估計只有30年,然而損壞速度卻比預期快得多。

烏克蘭核電廠安全問題研究所(Institute of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 Problems)的帕斯克維奇(Sergiy Paskevych)告訴法新社:「結構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透過裂縫外洩。」

帕斯克維奇還說,在極端氣候下,現存的結構體可能徹底毀壞。他說:「這恐成為潛在問題,特別是當龍捲風或地震發生時。」 (相關報導: 提前關閉境內所有核電廠?瑞士公投說「不」 更多文章

新的防護罩應能承受規模6.0強震,也能承受每百萬年才出現1次的強烈龍捲風,而規模6以上強震在東歐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