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投資大調查》6成投資老手十年白忙一場 長期研究特定標的是投資致勝主因

《下班經濟學》與《台灣指標民調》合作,透過問卷調查解析民眾的投資偏好、投資行為、投資思維及投資績效,引領更多的人進入投資的世界

這幾年,在金管會前後兩任主委顧立雄與黃天牧的大力推廣下,普惠金融逐漸受到金融投資機構的重視,在這個投資門檻正逐漸降低的年代,《風傳媒》旗下廣受大眾歡迎的《下班經濟學》,特別與《台灣指標民調》合作,希望透過問卷調查解析民眾的投資偏好、投資行為、投資思維及投資績效等等議題,引領更多的人進入投資的世界,創造出一股「全民來投資」的熱潮。

現象解析一:多數民眾投資失利但推動「全民來投資」有其必要性

遺憾的是,多數民眾投注了時間、金錢進行投資,結果卻未能盡如人意,抽樣調查顯示,有近62%的受訪者,以「沒賺沒賠」、「賠錢居多」及「大賠錢」收場。

交叉分析顯示,近6成投資老手花了10年的時間卻白忙一場,毫無疑問,鼓吹「全民來投資」,套句網路流行用語,就好比是推人入坑(意指推薦自己喜好的事物,試圖讓其他人產生興趣並追隨、愛好),但考量退休生活的財務安全,以及通貨膨脹可能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等,這個推坑的舉動,顯然仍有其必要性、急迫性,甚至是正當性。

調查_1
調查結果發現:60.6% 投資老手 10 年投資白忙一場(圖 / 風傳媒製作)

《風傳媒》為什麼會堅持必須讓更多人理解投資理財的勝負之道呢?因為,台灣有近八百萬的受薪階級(不含軍公教),而根據政治大學風管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暨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持人黃泓智的研究顯示,縱使政府從撥補勞保基金缺口、提高資金年投資報酬率、降低給付等面向單一或全方位下手,頂多也只能延後勞保基金破產的時間。快則6年、慢則30年,多數民眾將感受到勞保破產的危機,對依賴社會保險做為退休財源的民眾而言,必須及早未雨綢繆。

政治大學財管系特聘教授周行一日前在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思沙龍講座,以「誰會越來越窮?全球化、貧富差距、世代對立」為題,探討青年面對低薪、高房價、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究竟該如何自處。講座現場,周行一呼籲,年輕人切記要投資理財,而且最好務必要去投資股票,就算薪水只有25K,也要想辦法讓自己每個月都存一點錢,500元、1000元也好,台灣現在已有定時定額的投資工具,每個月1000元,就去幫客戶買投資標的。只要願意去買股票長期投資,耐心等待,往後會難以想像。

現象解析二:台股以77.3%的絕對優勢成為自家人的最愛

令人驚訝的是,周行一的呼籲和《台灣指標民調》的抽樣調查不謀而合。數據顯示,受訪者過去三年曾接觸的投資商品(可複選),台股以77.3%的絕對優勢,大幅領先海外基金的24.7%,國內基金的19.1%,以及ETF的13.4%;顯然,不少民眾認為投資何必捨近求遠,擁有科技創新、基本面及高股息殖利率等多重優勢的台股,自然成為自家人的最愛。 (相關報導: 央行降息房市熱!房貸利率走低,調查:逾5成民眾想買房 更多文章

調查_4
調查結果發現:台股還是台灣投資人最偏愛的投資標的,77.3% 投資人在過去三年投資台股(圖 / 風傳媒製作)

事實上,調查資料某種程度也說明了,雖然外資今年以來大舉賣超台股5、6千億元,但內資、散戶為何仍能以螞蟻雄兵之姿,扳倒外資這隻大象,讓指數得以寫下13031.7點的歷史新高。因為,已經或等待進場的台股投資人,的確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