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隔一段時期,就會出現一種外幣特別受歡迎。說也奇怪,特別受歡迎的外幣通常也會是銀行高利定存的對象,也會是該幣別保單最熱賣的。其實這也剛好讓銀行收短期資金,保險公司就收長期資金,兩者搭配得真是天衣無縫。首先,銀行會發出外幣高利定存的訊息給顧客,且說這幣別將來會升值,現在存高利定存,可是穩賺不賠的。不經大腦的投資人,可能會二話不說,將台幣轉成外幣後,再委請理專存入定存帳戶。但是大家可要知道,我們存戶現在想要賺到銀行的利息錢,可沒以前這麼簡單了,其中的陷阱可多了呢。
陷阱一:存期短到讓你措手不及
所有銀行利率都以年利率報價,例如:三個月的定存利息為3.0%,那麼每個月實際賺取的利息僅約0.25%。多數銀行推出的高利定存(尤其是外幣)通常都不會超過3 個月期,有些甚至只有7 天期,那你知道這7 天總報酬會有多少嗎?0.0575%,這利率是高還是低,許多人無感。我們以存1萬美金來看,利息可是不到6塊美金,約等同180 元台幣;若是有良心的銀行,存期三個月利息也是只有25 元美金,約750元台幣。當然這麼短的存期,銀行也會標示,但仍造成不少存款戶的誤會,要不就是對美金未來有期待。說也納悶,我們台灣人持有之資產應該多數是台幣資產,為何這些人卻是恨不得自己90%的台幣資產貶值,讓持有不到10%的美金資產升值呢?這真是搶存美元的最大迷思了。
台灣人持有的多數是新台幣資產,為何大家恨不得自己90%資產貶值,讓持有不到10%的美元資產升值呢?這真是搶存美元的最大迷思!
我們要注意:高利吸睛的背後,存款天期通常都很短,而在到期後,你的優惠定存馬上變成一般低利定存,或者變成落跑資金,大家可想過後續的投資呢?如果沒有,理專的攻勢可是會接連而來,就準備接招吧!如果有,請問你是要轉存其他銀行?還是換成台幣後再提領出來?若是這樣,你就得重視下述的陷阱了。
陷阱二:銀行要新鈔不要舊鈔
所謂新鈔指的是新資金,這新資金得從其他銀行轉來的,或是以新台幣購買的新的外幣才算數。這目的要不就是希望你把錢從其他銀行搬到自家銀行,要不就是要賺你的匯差。
且這種高利定存還會有一些小動作與小遊戲,就是「限額」、「限量」或「限期上網登錄」,都宣稱是「搶購」,搞的很多人以為自己真的落伍了。許多人花了一筆錢將外幣好不容易轉了過去,卻發現自己不符資格,要不就是資金不夠,要不就是這是限量的,被搶購一空,最後只能存低利定存,或者被遊說買外幣保單,或敲進根本不了解的基金了。
上述情況在高利定存到期後,何嘗不也是如此。銀行很會玩遊戲的,多數等你錢匯到後才跟你說資格不符,要不就說這高利定存得先在限期內登錄,現在已到期等等說詞,最後再跟你說有其他類似的商品可買,教你如何跳海。其實大家只要堅持一個原則,應該就能戰勝銀行,就是去銀行前先了解他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應該就能擋掉50%的陷阱了。 (相關報導: 這樣選存股年年加薪?40歲前提早財富自由!不看盤投資術大揭密!【下班經濟學】 | 更多文章 )
陷阱三:處理成本可能與賺的利息差不多
要將外幣從甲銀行轉移到乙銀行,可不像新台幣轉帳只收幾塊錢手續費(雖然台灣2019 年良心發現讓轉帳台幣500元以下金額可免手續費,但難道他們不知道金融科技國家都免費嗎?),或提現鈔去存款那樣簡單。一般來說,外幣匯款會被收取二筆費用,一是電報費,常見的是300 或600 元台幣的;二是匯款手續費,一般為匯款金額的0.05%,且這是匯出及匯入皆會被銀行收取的費用。而若你幻想用提現方式去轉存,我勸你還是打消此念頭,因為這比吃一客王品牛排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