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塔颱風襲台時,坐鎮中央防災應變中心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因沒能即時與花蓮縣長徐榛蔚取得視訊連線,箭頭怒指徐榛蔚:「要我等多久?」
相同場景再往前推一個月,白鹿颱風襲台,蘇貞昌視訊連線澎湖縣長賴峰偉,結果因澎湖防災應變僅二級開設,「找不到」賴峰偉,造成彼此誤會而互嗆。
怨中央,盧秀燕全勤生變中輟生
在野黨對這兩件事給出負評,指「衝衝衝」蘇貞昌不僅遇事不明究裡、無視地方制度,還常耍官威,是導致中央與地方關係惡化、發生前所未有的零合緊張關係。
「另一個場景是,六都市長對列席蘇院長主持的行政院會意興闌珊,台中市長盧秀燕更擺明『拒絕』列席。」資深官員說。盧曾是六都市長列席院會的模範生,多次在院會爭取預算未果、發言促中火降載、第四部機組除役無著,怨懟中央補助地方兩套標準,才決定撤出院會。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蘇深諳此理。九合一選舉後,蘇「二進宮」入主行政院,面對非綠營的十五縣市諸侯,原本民進黨大敗後本無傲慢理由,但蘇的「酷吏型」領導風格未變,動輒飆罵官員。偏偏大選當前,藍綠互搶資源,蘇被指控處處對藍營縣市長有偏見,雙重標準打藍縱綠。
案例之一,今年第一個颱風丹娜絲登陸,蘇在臉書要求民眾提前三天備糧應戰,卻又不自覺酸高雄市長韓國瑜「不全力顧市政,怎有餘力選總統?」苛責之餘,蘇內閣本身卻未「拴緊螺絲」,自家閣員在颱風期間請假未出席院會者甚多,蘇竟未置喙一詞。
案例之二,台中市長盧秀燕曾公開抱怨,一樣辦台灣燈會,綠執政的屏東縣,中央給多達三億元補助款,台中僅一八○○萬元;而韓國瑜爭取五千多萬元登隔熱補助,中央不僅斤斤計較,還在「公文旅行」過程中彼此互嗆。
協調會報由陳其邁主持
熟稔地方自治、曾在蘇貞昌台北縣長麾下,監察院副秘書長劉文仕說,惹毛電火球仔(蘇貞昌),當眾被罵、很難堪,他曾經歷過,不過這也許是蘇的風格,「我忍下來並正面迎戰,提出改革計畫。」最後贏得蘇的肯定。
資深官員評論賴峰偉、徐榛蔚事件說,閣揆(無民意基礎)與縣市長(有民意基礎)的關係,並非長官與部屬的概念;消防、救災也非地方自治事項,蘇動輒罵縣市長已非所宜。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緩頰說,蘇的個性直來直往、性子急,重視效率,有時難免造成誤解。
olas Yotaka解釋,蘇並非耍官威,他只是要求消防署在影音系統、視訊或電話能建立暢通管道;至於中火降載之事,除了來自中央與地方的競合關係,也來自中央對用電效能的不同見解。
去年九合一選舉,藍綠版圖重組後,說好的「中央與地方建設協調會報」呢?這可是蘇上任的首日談話指示,何以至今未成立協調會報?
Kolas Yotaka說,協調會報的形式是由各政務委員依分配縣市、業務需求來進行協調,副院長陳其邁是主要的總協調窗口。
政委吳澤成證實,他負責宜蘭、新北、屏東的建設協調,而且開過很多次會,一個宜蘭縣就協調了十多個案,最近一次連宜蘭縣長林姿妙都來參加。Kolas Yotaka認為,中央與地方關係不好,很多來自誤會,不少來自地方先出手攻擊或言過其實的放話,如中央「卡韓」等。
但小枝小節尚可容忍,類似廢止印花稅案,「阿北」柯文哲不爽中央一個決策就讓台北損失四十九億元稅收,中央有先與地方協調嗎?斥資五五四億元的高鐵南延屏東案,蘇的決策與路線選擇被批乾綱獨斷,還與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隔空交火,這攸關地方發展的事,有和地方協調嗎?「這才是造成中央與地方關係惡化的主因。」資深官員說。
與○六年首次組閣風格迥異
較意外的是,柯文哲兩度臭罵蘇貞昌「不要臉」,雖然是因為綠白黨派之爭,而非政務引起,但名義上直轄市長還是行政院長下屬,面對偌大的羞辱,蘇竟也笑臉帶過。
蘇貞昌二進宮已屆滿八個月。對照他二○○六年首次組閣,與在野黨良性互動及重用國民黨官員的「雙贏」作風,有著全然迥異的風格變化。何故至於斯?蘇的舊屬戲說:「答案在風中!」明年一月總統大選過後,無論藍綠誰輸誰贏,蘇都是最後一役,得交卸閣揆寶座。他曾說,人生的劇本不能偷看,除非他還有所求。 (相關報導: 颱風天縣市「抽考」屢發怒 蘇貞昌:噹誰、盯誰、講誰,那是劃錯重點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