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中旬,台灣第一座離岸風電正式開工,由丹麥商沃旭(Ørsted)、台灣上緯、日商JERAa,已在去年向銀行團融資一八七億元;六月二十日,沃旭再以企業擔保的方式,向銀行團貸款融資二五○億元。
慶富案嚇到官股行庫
緊接著,七月二日,雲林允能風場的主要開發商德商達德能源(WPD)宣布完成八六○億元的融資專案,要興建目前亞太第一大風電廠,這也是台灣今年最大的聯貸案。
台灣因有極佳風場,政府又以政策主導風電開發,因而被歐洲大國看中,湧入台灣開發風電。根據中國信託商銀全球資本市場處企業融資部副總經理李靜婷觀察,有超過一半的資金會在台灣當地融資或發行綠色債券,台灣當前至二○二五年興建風電所需要的融資金額就高達四五○○億元。
風場開發的資金需求龐大,但聯貸案參與者有七成是外資,國銀竟只占三成,擁有大量新台幣存款的官股行庫更在這個國家主導的風電政策上缺席了。
李靜婷是中信銀風電專案融資的靈魂人物。(郭晉瑋攝)
官股行庫一方面缺乏專案貸款的專業知識,一方面被前幾年的慶富案給嚇到,目前他們只願意參與丹麥上市公司沃旭這種以公司擔保的循環融資案,由台銀擔任主辦行之一,其他八家公股行庫也有加入,但對無擔保的「專案融資」案,他們現階段幾乎都「敬謝不敏」。
即使行政院長蘇貞昌在五月大聲疾呼要公股行庫帶頭力挺,但公股行庫對離岸風電至今仍然只是「表現積極,觀望較多」。
民營銀行大多是被開發商推著走
反觀民營銀行則不斷地往前衝,其中尤以國泰世華、北富銀、中信銀及玉山銀四家最為積極,每家都擔任一家國際開發商的本土財務顧問,像是國泰世華是加拿大北陸電力與海龍一、二號風場的財顧;中信銀是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財顧;北富銀擔任澳洲麥格理財顧;玉山銀則是WPD的財顧。
其中又以國泰世華衝最快,三年前就與法國巴黎銀行一同參與上緯子公司海洋風電聯貸案,雖然是示範風機,但也是國內首樁離岸風電融資案,去年還擔任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1)一八七億元聯貸的主辦行之一。
中信銀也不落人後,去年二月率先擔任CIP的財務顧問,是台灣國銀擔任風電財顧的首例;北富銀更後來居上,現在已是風電相關融資的第一大國銀;玉山銀則穩扎穩打地緊緊相隨。
離岸風電融資動輒數百億元,都是採「無擔保、無追索權」的專案融資,這讓官股銀行望之卻步。
事實上,專案融資在國際金融市場早已盛行。它跟一般企業放款不同,企業融資看的是公司體質與擔保品;專案融資則是以未來營運的現金流來計算風險與擔保額度,大多用在大型基礎建設上,像過去的民營電廠、高鐵、高捷等,而離岸風電是以躉購電價二十年合約產生的現金流,做為銀行判斷擔保標準。
開發商帶自己國家保證機構來
「兩年多前,很多家外商頻繁地來拜訪我們,不只是風電開發商,還有外資銀行與保險業者都來敲門,他們想瞭解台灣有沒有能力籌資。」做為中信銀專案融資的靈魂人物,李靜婷早在二十年前,在開發工銀任職時,就已參與過台灣首樁專案融資案──民營電廠,也陸續參與過高鐵及高雄捷運的專案融資,對專案融資雖然相當瞭解,但離岸風電卻是從未見過的新議題。
「民營電廠也是在外界不看好之下,由外資帶頭做,最後由國銀自己辛苦地完成三波、八家民營電廠的融資案。不同於火力與天然氣電廠有土地、發多少度電是可以預期的,但離岸風電都是蓋在海上,有風才能發電,完全看天吃飯,很難估算……。」李靜婷說。
「我有點『憨膽』,帶著同事一起研究了兩年,跟外商銀行身上學到很多。」即使是台灣少數具有專案融資經驗的人,李靜婷對風電產業還是要從頭學起。「歐洲這些開發商都自己帶著供應鏈來,如風電設備商西門子等全是國際大廠,還自己帶外商銀行、保險、律師及會計師來。他們反覆問得很細,連我們承辦人員有沒有經驗都要問。」「合約與審查報告全都是英文,在時間緊迫之下,要瞭解真的要費點工夫。」
最令民營銀行大開眼界的是,這些開發商帶了自己國家的出口信貸機構(ECA),相當於台灣的輸出入銀行,像丹麥的EKF、德國的Euler等,都來擔任開發商的融資擔保者,為這些開發商做背書保證。
「每件風電聯貸案都有ECA提供五至六成的保證,ECA都是信評AAA的公司,因此這些ECA的保證就相當於『擔保品』。」李靜婷說:「這些聯貸案,外資銀行都占七成,代表對風電案非常有信心。」
「我們算是資金提供者銀行(funding bank),開發商沒有台幣,我給他們台幣,我們的風險是ECA,而不是風力發電廠,只要風電廠不付錢,ECA會賠付。」李靜婷說。
台北富邦銀行為國銀中最積極的
要說積極度,台北富邦銀行是國銀中最積極的一家,現已躍居國銀風電融資的第一名。檯面上已完成的三件專案融資,包括海洋、海能與達德的允能,北富銀都是主辦行之一。
已完成聯貸(或進行中)的風場,本土主辦行都市民營銀行。
其中聯貸高達八六○億元的允能風場,北富銀更是六家主辦行中唯一的台資銀行,並負責協助達德資金承作新台幣避險,連該風場的保險都是由富邦產險承作,是當前金融業中,對離岸風場有最完整的金融配套服務,這也是商機所在。而在台發展十多年陸上風機的達德,是富邦產險的老客戶,比其他國銀取得跟達德緊密接觸的機會。
北富銀總經理程耀輝是花旗銀行企業金融部門出身,也曾在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控股任職。北富銀過去主導過台灣高鐵、台北一○一、民營電廠、汙水下水道等專案融資,又有國際私募基金的併購融資經驗,對國際聯貸案及專案融資並不陌生。
對風電與綠能相當專業的北富銀企業理財處協理林敏正說,風電興建前後都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合約文件相當複雜,專案文件多達上百份,光銀行融資文件就有上千頁,需要第三方的國際與本國法律顧問參與;風電廠牽涉的海域及臨海地區使用,涉及中央與地方政府多達十幾個機關,相關核准文件要一一核實,其中還包括漁權、蚵農補償與海上生態保育等。
為此,北富銀在去年底設計出對離岸風電融資承作的準則,也設計出一套風險評估模型,他們對台灣所有風場都能高度掌握。「我們這個離岸風電團隊在常董會(北富銀)報告時,嚴謹而自信。」程耀輝對這個團隊相當肯定。
北富銀近年來將企金觸角深入到東南亞,積極主導印尼與越南當地企業聯貸案。對於離岸風電,北富銀當然不會只看到台灣市場,而是要放眼國際。程耀輝說,離岸風電是全球的趨勢,北富銀未來要爭取到歐洲參與風電融資的機會,多學一些「功夫」回來,未來也要跟這些開發商合作到亞洲去尋找機會。
走出去,企業準備好了,政府呢?
「多次參與離岸風電專案,我們見識到,歐洲是以國家整體資源帶著風電開發商團隊走出去,產、官、金融攜手跨到亞洲來找商機。」程耀輝說,這點值得台灣政府好好思考,發展離岸風電產業鏈,從台灣海峽到國際海域,應有長遠的國際化戰略。程耀輝認為,「產業自主及未來走出去,國家支持、專業融資保證及保險機制不可或缺,企業單槍匹馬很辛苦。」把台灣具有競爭力的金融業實力與風電供應鏈相輔相成,邁向國際市場。
(相關報導:
新新聞》 離岸風電,台灣2500億世紀賭局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