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是哪一國人嗎?全球上千萬「無國籍者」國際人球 基本人權毫無保障

全世界目前約有超過千萬人屬於無國籍狀態,基本人權未受保障。(美聯社)

你知道自己是哪一國人嗎?大多數人都很習慣,生長於哪一國就是該國公民,部分人因為家族的遷移歷史,也許還有雙重甚至三重國籍。但是,世界上有許多人因為自願或非自願因素,連最基本的國籍都沒有,這些「無國籍者」(the stateless persons)若沒有受盡苦難,也至少處處受國界與法律限制,即使在號稱全球化的現代,也難以找到容身之處。

法律上的透明人 基本人權難保障

根據聯合國《關於無國籍者地位的公約》(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Stateless Persons),無國籍者,就是沒有任何一國承認他為國民的人,而聯合國難民署統計(UNHCR),現今全球至少有1千萬人是無國籍者,由於不具備任何一國的公民身分,無國籍者的醫療、教育、工作乃至最基本的人權都毫無保障。

全球最有名的無國籍者,也許是長住法國戴高樂機場(Aéroport Paris-Charles-de-Gaulle)17年的伊朗裔難民邁爾漢(Alfred Mehran) 據他自述,1977年他因為參與示威被逐出伊朗,雖然獲得比利時核發的難民簽證,卻在一次旅程中弄丟了所有身分證件,出不了機場、也無法被遣送至任何國家。最後他滯留戴高樂機場,靠著旅客資助一住就是17年。

2004年,邁爾漢的經歷被改編為由湯姆漢克(Tom Hanks)主演的電影《航站情緣》(The Terminal),才因此廣為全球所知。

無國籍者邁爾漢久居戴高樂機場17年,為電影《航站情緣》故事藍本。(圖/維基百科)
無國籍者邁爾漢久居戴高樂機場17年,為電影《航站情緣》故事藍本。(圖/維基百科)

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陳天璽在近日出版的新書《無國籍:我,和那些被國家遺忘的人們》中寫到,現代國家會提供居住其上的人民保護、服務,可是因為戰亂、非法移民或各種不得已因素,現實之中永遠有人遺落在國與國之間,成為法律上的「透明人」,基本人權毫無保障。

《航站情緣》中的主角納沃斯基(Viktor Navorski)來自一個虛構的東歐小國「克拉科齊亞」(Krakozhia),但就在他飛往美國的途中,祖國發生政變,納沃斯基的護照也一夕變成廢紙,出不了機場的他只好像遊民一樣在機場住下。這個故事也許戲劇化,但研究無國籍議題的陳天璽卻說,這種現象非常常見,每當有舊國家瓦解、新國家出現,都會產生很多無國籍者。

陳天璽專訪8
研究無國籍者的陳天璽說,每當有舊國家消失、新國家出現,都會造成許多無國籍者。(攝影/甘岱民)

陳天璽說,她曾幫助過一名科索沃裔的無國籍者,他來自1990年代發生內戰的南斯拉夫(Yugoslavia),親眼見到父母被敵人殺害,逃出後深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苦(PTSD),因此一心想離開歐洲、遠離戰爭記憶。這名科索沃人想方設法前往日本,最後鋌而走險幫人運毒,被日本逮捕。但因為南斯拉夫已經瓦解,無法被遣返的他只能住在收容所裡。他苦苦哀求陳天璽保他出來,可是無國籍身分仍然無法工作、沒有謀生能力,比住在收容所還要痛苦。 (相關報導: 「不了解國家帶來的利弊,如何談全球化?」專訪《無國籍》作者陳天璽 更多文章

減少無國籍者公約 僅60餘國簽署

其實,國際社會並非不關心無國籍者。1954年,聯合國為了解決二戰之後龐大的無國籍人口,訂立了《關於無國籍者地位的公約》,又於1961年訂定《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eduction of Statelessness) 要求各國給予無國籍者身分證明,並保障工作、保險、遷徙等基本人權。但是陳天璽指出,目前簽訂前者的國家只有60多個,後者更只有30多個,多數國家仍不受公約限制,無國籍者在當地就屬於「看不見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