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邊出現過這種人嗎?
「自我感覺超良好,只有他們批評別人,但不喜歡、甚至不允許被批評。」
「以自我為中心,別人都得聽他話,最好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他們身上。」
「缺乏團隊精神,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領導者,喜歡爭出頭當團隊的領導者。」
「爭功諉過,一但出問題,要嘛就找替罪羔羊,不然乾脆躲起來找不到人。」
這些都是自戀型人格的特質,有些人超級討厭這幾樣特質,但是也有人喜歡作為這類自戀者的跟隨著,尤其當這些自戀者懂得修飾、掩藏自己的時候。其實自戀者是否討人厭還要看他們實際的表現如何來決定,當自戀者可以達成設定的目標,帶領團隊往前邁進,不妄自尊大,懂得量力而為的時候,他們往往比別人容易成為領導者。
「自戀型人格」往往擁有領袖魅力
其實成功的領導者往往必須具備某種程度的自信跟自戀,但,“自信跟自戀就像高飛球跟全壘打的差距一樣 – 只有一牆之隔。”
根據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自戀型人格」是種廣泛的模式,誇大、需要稱讚、缺乏同理心。表現須符合以下五項特點(或更多):
對自我重要性的自大感,例如誇大成就與才能,即使條件不符依然自認為優越。
專注於無止境的成功、權力、顯赫、美貌、或是理想愛情等幻想中。
相信他或她的「特殊」及獨特,僅能被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所了解。
需要過度的讚美。
認為自己裡該有特權,或別人會自動地順從他的期待。
人際上的剝削,占別人便宜,或覺得本來就可以「為所欲為」。
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
時常妒忌別人或且認為別人妒忌他或她。
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一個領導者必須擁有強大的自信,但不過度誇大;必須專注於成功跟權力,但知道節制。像黃國昌先生,他絕對不是名嘴所言的「志大才疏」,也不是「欠缺大局觀」,從極其優秀的學養跟口才來看,他絕對完勝檯面上幾乎所有的政治人物。他的問題在於「態度」,更深層來看是自戀的「人格特質」,尤其在躍上政治舞台之後。自信心的過度膨脹造成無可救藥「自我重要性的自大感」。使他在質詢時咄咄逼人到「相信他的獨特,連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都無法了解」、「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官員起碼的情感需求」:私下講黨內同志時「人際上的剝削,覺得可以為所欲為」、「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對照上面的9項要件,剛好達到診斷的五項標準,但是照這樣說,我們的政治人物、名嘴們豈不是很多都有「自戀型人格」?很悲哀的是,“對的,這是一個自戀型人格充斥在我們眼前的時代[1]“ (相關報導: 因不滿肉搜才槍擊館長?黃國昌列5大疑點:不只是單純警告 | 更多文章 )

但是一個人要是不具備自信;不追求成功、權力,跟顯赫;不能讓人自動地順從他的期待;太有同理心的時候,他適合擔任,或者會被擁戴成為一個領導者嗎?尤其在這個要求自我表現,重視自我表達的時代,一般人躲攝影機都避之唯恐不及,很可能視領導別人、總是開會,跟經常做決定為畏途。這時出現一個自信、強而有力的領導者反而是一種救贖,即使連相信名嘴,把他們的意見拿來支持自己,都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