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但據調查[1]顯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肌少症與老年健康意識調查,2018,僅有不到兩成的民眾知道什麼是「肌少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蔡克嵩,同時也是國立台大醫院醫學院名譽教授指出,熟齡族群偏好「粗茶淡飯」和跑步、健走等有氧運動,恐無助增肌,長期肌少症的結果會增加失能臥床的危險。為使熟齡族群重視肌力,不再認為這是年輕人的專利。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特別為熟齡族群舉辦健康、運動力十足的「聖誕肌動趴」,總共含六大關卡:肌力檢測、醫師諮詢、運動器材體驗、彈力帶操、居家肌力運動及增肌營養補給教學,做為參加者的轉「肌」攻略。
這也是全台首創由高齡醫學專家指導,專為熟齡者設計的增肌活動。現場共聚集350位報名參加者,溫馨活力地闖關「開趴」,當主協辦單位貴賓在台上一同嘗試肌力挑戰,包括轉瓶蓋、擰濕毛巾時,還引來台下一片笑聲,趣味性十足。
掌握下半身 幸福下半生
SARC-F問卷或量測小腿圍,初步了解自身肌少症風險。若問卷填寫結果大於4分、50歲以上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可能有肌少症,應前往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測。臨床上,醫師則會再透過握力儀、行走速度、起立坐下測試進一步確認肌力狀況。今「聖誕肌動趴」現場即結合上述各檢測項目,搭配六位醫師現場諮詢,讓民眾完整了解自身肌力狀況。

鍛鍊下肢肌力 打好健康「肌」礎
BEING fit新世代健身房教練建議民眾應在日常加入阻抗型運動,每周三次,可有效鍛鍊、維持肌力。BEING fit與BEING sport教練表示人體大部分的肌肉都在下半身,因此「核心肌群」及「大腿肌肉」對熟齡族群來說,是更關鍵的訓練部位。剛開始鍛鍊的民眾可利用家中既有角落,進行「靠牆深蹲」。
將背部緊靠在牆上、身體慢慢往下蹲,膝蓋彎曲達90度,停留5秒再緩緩站起,重複8-12下,即可鍛鍊核心及大腿肌群。若想提升訓練成效,則可加上簡單道具如彈力帶,增加鍛鍊強度。除了可將彈力帶環繞大腿,加強深蹲時的阻力外,彈力帶也可以用於上肢肌肉訓練。
將彈力帶拉直、與肩同寬,雙手平舉向外拉,保留姿勢5秒,重複12-15下每天四組,不僅可以鍛鍊核心,對於增強背部、雙手的肌力也有幫助。BEING fit教練也特別提醒,應依個人狀況調整運動時長與強度,民眾透過諮詢醫師、健身房教練適合運動項目,可避免運動傷害。

超商、量販通路採買攻略 吃出健康好「肌」
預防肌少症,除了運動強化肌力,營養更不能少。因此本次活動現場也由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專業的營養師團隊,依據個人狀況,指導民眾每日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與份數。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顧問營養師高繪雯建議,健康長者應提高蛋白質攝取量至每公斤體重1-1.2克。 (相關報導: 上班族老是下背痛,竟是因為肚子太軟?復健科醫教9招,讓你的腹肌硬起來 | 更多文章 )
針對現代人生活繁忙、時常外食,容易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的問題。本次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也與民眾常接觸7-ELEVEN、家樂福通路合作,推薦超商「超肌飲食組合餐」及量販通路「增肌食材選擇」,讓民眾在生活中可輕鬆獲取優質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