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台兒童閱讀大調查出爐!閱讀習慣兩極化 7-9歲是黃金養成期 關鍵在父母

2022全台兒童閱讀大調查出爐!閱讀習慣兩極化 7-9歲是黃金養成期 關鍵在父母。(圖/業者提供)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未來Family》17日於「兒童閱讀與學習力趨勢論壇」發布「全台兒童閱讀大調查」, 這份調查針對全台各縣市家中有3至15歲小孩的家長進行電話訪問,了解兒童閱讀現狀、家長對閱讀的想法與行為等。

108課綱偏重情境描述的新型素養題型變多,多數家長表示擔心小孩考試時看不完或看不懂考卷(65%),其中更有近三成(27.5%)的家長表示非常擔心;顯示長文閱讀對於看慣網路短文、碎片化閱讀的數位時代的孩子而言,並不容易,而且是被認為需要發展的能力。

調查中也呈現「閱讀」(75.8%)比起語文(66.4%)與數理(40.7%)等能力,更受家長重視,被視為孩子學習過程中必要的基礎能力;交叉分析可以發現,家長重視閱讀卻也擔心孩子無法深讀。

調查中統計兒童一年的紙本書閱讀狀況,有近三成(27.7%)閱讀超過30本,其中又以7-9歲孩子有最高比率閱讀達到這個數量,且閱讀時間最長。以閱讀動機來說,「自己有興趣」(58.7%)與「老師指定作業」(58.6%)為兩大主因,其次為「父母陪伴/要求」(41.7%),顯示在興趣之外,學校與父母的引導和態度佔重要角色。

值得關注的是,閱讀情況中,父母伴讀以3-6歲孩子比率最高,因老師指定作業而讀以7-12歲比率最多,因考試而讀則以10-12歲比率最高;可以發現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和學習需求變化對閱讀動機和閱讀數量的影響。

排除教科書和參考書的閱讀時間,近五成(46.6%)孩子每周低於3小時用在閱讀(含電子書),交叉比對家長每周閱讀時間,同樣有五成(53.9%)每周閱讀時間低於3小時;但調查中也發現另一群重度閱讀者,每周閱讀時間14小時以上的家長佔13%、兒童則有6.4%。 (相關報導: 一週好文:孩子苦,老師更苦 更多文章

再進一步分析,閱讀量高的家長,越容易為小孩購買書籍,連帶提升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和時間,孩子每周平均多2.5小時閱讀,顯示父母身教極其關鍵。另外,對於如何加強閱讀能力,家長普遍認為「親子共讀」(61.7%)最有效果,其次是鼓勵廣泛閱讀(56.6%)、增加閱讀量(45.9%)等。成立20周年,長期關注兒童教育並持續推動閱讀學習的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為回應父母師長對閱讀議題的各項關注,除公布調查結果之外,於9/17(六)起一連舉辦六場線上論壇,分別就整體趨勢、圖畫書、知識書、閱讀理解、親子共讀及閱讀的關鍵橋梁切入,共邀請15位知名講者暢談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如何適性選書及內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