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戰爭》國產新冠疫苗研發進度揭密,最快的這家人體試驗逾30人

國內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團隊,使用技術幾乎家家不同。(柯承惠攝)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一八八家生技公司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其中也包含了台灣隊。衛福部食藥署指出,正在研發的國產新冠肺炎疫苗以國光生技進度最快;不僅順利進入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且已將試驗疫苗打在逾三十名受試健康成人身上。

惟考量國產疫苗最樂觀的「預產期」也要到明年第二季,疫情卻是千變萬化,政府日前已與疫苗分享平台COVAX簽約,預購數量約供應全國人口一○%至五○%,做為雙重保險。此外,台灣政府與民間也直接與國外生技公司洽談預約。

人類冠狀病毒疫苗尚未成功過

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根據食藥署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獎勵金核發要點」,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受試人數至少須達四十到六十人。而在目前已進入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的三個台灣團隊中,以重組蛋白技術(Recombinant Protein)研製疫苗的國光生技,已完成逾五○%受試者接種,即試驗疫苗已打在逾三十名健康成人身上,跑在最前面。

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
 

聯亞生技的胜肽疫苗也於九月二十四日獲准將試驗疫苗打在首位受試健康成人身上。一周後的九月三十日,與國光生技一樣選採重組蛋白技術的高端疫苗,也完成了這關鍵的一步。

除了上述三個團隊,國衛院與國光生技子公司安特羅合作的DNA疫苗,雖已逾九月底申請門檻,註定與食藥署第一階段最高兩億元的獎勵金無緣,但預估進度也不會差太多,現應隨時在做遞件前的最後準備。

疫苗研發為什麼要這麼久?
 

此外,中研院也有四個團隊分就計畫主持人專長的領域,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包括類病毒顆粒疫苗、次單位疫苗、減毒牛痘病毒疫苗以及奈米疫苗,惟目前都還在臨床前研究階段。

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表示,過去冠狀病毒感染對象主要是動物,目前已知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COVID-19也只有七種,且還沒有研發疫苗成功的紀錄。 (相關報導: 疫情慘重僅次美國、印度 巴西宣布採用中國製新冠疫苗 更多文章

台灣需要每個人都接種?

為提高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成功率,全球各研發團隊分進合擊,盡量採取不一樣的疫苗研發模式,為的就是「雞蛋不放在同個籃子裡」。以目前國內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團隊為例,只有國光生技與高端疫苗同樣採用重組蛋白技術,其他團隊採用的模式則包括胜肽、DNA及奈米疫苗等,幾乎家家不同。

小辭典:DNA與RNA病毒

病毒以基因組合方式分為DNA及RNA兩種,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屬RNA病毒家族成員中的冠狀病毒,也是已知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最多的RNA病毒。

相較於DNA病毒,RNA病毒的特色之一就是變異速度更快,因此有專家推論,冠狀病毒變異速度肯定較一般RNA病毒更勝一籌,研發疫苗難度也更高。

中研院院士賴明詔認為,病毒基因演化過程一旦出錯會不利自身繁衍與生存;冠狀病毒顯然有人類還不清楚的「自動修補機制」,可以隨時導正出錯基因。這也是他深信,冠狀病毒變異速度應該不會比其他RNA病毒更快,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還是樂觀可期的關鍵。

重組蛋白技術(Recombinant Protein)在取得病原體基因序列資訊後,於類似、低活性的病毒上,接上所需研發的病毒抗原開發疫苗,與傳統雞蛋培養和細胞生產技術相比,更快速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