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六月底的G20峰會會面後,美中確定重啟貿易談判。然而,此外就沒有太多人對中美貿易談判抱樂觀的看法。
果然,一個多月來貿易談判乏善可陳,七月三十日美中談判代表在上海的會議也沒有什麼成果。更甚者,連在G20上釋出的善意,包括美國承諾對華為部分解禁,以及中國承諾多購買美國農產品,還遲遲未見實際措施。就連看上去比較容易的,中國停止向美國輸出被當毒品使用的管制性止痛藥芬太尼( Fentanyl,其實是走私),根據川普的說法,也沒有做到。
川普極限施壓vs.中國「不會屈服」
相反的,上海會議前後,雙方又開始打起嘴仗。川普接連幾天發推特(Twitter),指責中國出爾反爾,又揚言中國經濟狀況非常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剛剛升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的華春瑩則用「呵呵」來回應,聲稱美國極限施壓「沒有用」,又說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六.二%,美國只有二%多,誰好誰壞一目了然。川普對「呵呵」的回應是,第二天八月一日就在推特上宣布,將從九月一日起對「剩下」的價值三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一○%關稅。
川普把徵稅日期定在九月一日,不排除依然帶有極限施壓,希望中國能屈服。但根據媒體報導,除了貿易顧問、最鷹派的納瓦羅(Peter Navarro)支持之外,川普這個做法在白宮內部被其他所有官員反對。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建議川普即便要宣布,也應先知會中國一聲。結果川普等不及,就直接在推特上宣布了。可見白宮大部分官員瞭解,這樣除了讓貿易戰長期化外,難以達成效果。
果然,中國不但透過外交部重複「不會屈服」的說詞,據報又重新停止進口美國農產品。中國還很快使出了「核選項」──人民幣貶值。八月五日周一開市,人民幣離岸價格貶值一.一%,一美元漲破七塊人民幣。這是自從二○○八年,美元兌換人民幣進入六字頭之後,首次來到七字頭。
人民幣貶值對中美兩國都是雙面刃
事實上,自從一七年美元轉上升、開始回流美國以來,人民幣就一直存在貶值壓力。人民幣從美元兌人民幣六.二至六.三之間,愈變愈薄。貿易戰開打以來,由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更大。此前,匯率已在六.八至六.九間徘徊多時。這次「破七」,雖只跌落幾個百分點,但這是象徵意義極大的心理關口。在此前幾個月,中國內部不斷討論是否應該仍讓人民幣破七,《環球時報》等黨媒也曾發表文章說,不應該把破七視為心理關口。這些都可以視為為人民幣破七放風。美國財政部已於美國時間五日,正式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川普一直強烈反對人民幣貶值,五日更痛批中國操控人民幣走貶。納瓦羅等人更一直指責中國在「操控匯率」,意思不是指中國要對匯率放任不管,反而是要求人民幣升值,至少不貶值。
(相關報導:
中美貿易戰未完待續,中國一帶一路只能成為神話?
|
更多文章
)
實際情況複雜得多。美國政府希望減少對中國依賴和製造業回流,這一來需要減少從中國進口,二來需要資金回流美國,三來需要資金投資在製造業。這三個任務構成「不可能三角」,難以三者同時滿足。
徵收關稅能減少從中國進口,中國如果貶值人民幣就抵消關稅的效用。如果美元對外幣(例如人民幣)匯率高,就會有助於美元回流。美元回流是投資製造業的前提,但回流卻不一定能保證資金投在製造業上,因為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高,即便製造業遷出中國也會到第三國。因此,美國為降低成本,還需要降低利率、擴大投資。否則即便資金回流,高利率也會妨礙資本投資在實體製造業,而是會放在「錢生錢」的金融部門。而低利率則削弱美元,不利資金回流,但可以保持對人民幣的弱勢,有利減少從中國的進口。
近年來,美國聯準會(Fed)處於升息走向,而川普對此一直不滿,認為升息抵消了減稅(不是減關稅)的功用,因此對聯準會施壓降息。
聯準會一方面擔心經濟過熱,一方面因為這個「不可能三角形」讓人難以決策,三來也擔心一旦從升息通道逆轉,會釋放美國經濟前景不佳的信息,因此寧願保持穩妥,一直不加息也不降息。但川普顯然沒有看到問題的複雜性。
貶值打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日前聯儲終於抵抗不住川普壓力,宣布降息二十五個基點。這是自○八年以來美元第一次降息(○八年以來美元很長時間利率極低,在一五年之後才升息),儘管川普還非常不滿意。
川普宣布對中國的新關稅,進一步加深市場憂慮。八月一日周四宣布到隔天周五收市,美國股市已經創下一九年來最大的跌幅。現在中國再暗示人民幣貶值,對美國利弊難以確定,但正是這樣的不確定性,令市場進一步動盪。
人民幣貶值對中國同樣是雙刃劍。貶值最大意義是增加出口,抵消關稅提高的效果,讓企業留在中國,保就業。但不可能三角對中國同樣有效。貶值之後,企業保留人民幣的意願降低,資金容易流走,企業也不一定會留在中國。對中國企業而言,「黨說了算」,一定會用政策防止資金外流。而對外國企業,中國政府必然會用繁瑣的行政手段,讓外企難以短時間內轉移走。這樣可以「用時間換資金」,在短期內解燃眉之急。
對中國而言,人民幣貶值有超乎正常經濟分析的負面效果。首先,中國近年來一系列的政治擴張,都建立在財大氣粗上。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需要對外動用大量的資金。人民幣貶值會打擊中國的金援政策。不過,前一段日子,中國已在一帶一路會議上言明要「符合國際標準」的投資,這大概已預示了中國不再對外投資「大手筆」。
其次,人民幣貶值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這幾年人民幣能在國際化上取得進展,躋身排名第五或第六的國際貨幣,得益於人民幣對美元的基本穩定。人民幣貶值可能損害國際化進展。這不但打擊了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也打擊了中國要擺脫「美元霸權」的野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人民幣貶值預示著中國以美元計價的GDP總值和成長率都會降低。中國經濟成長率已經處於二十多年來最低點,若加上貶值因素,會強化經濟成長變緩的印象。中國經濟不斷成長是一個正反饋:成長快,資本的信心就強,就能進一步成長;一旦資本信心變弱,或會引發螺旋式的反應。
中美貿易戰注定長久化
此外,人民幣貶值令中國人以美元計算的財富減少。中國人或許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無法再像以往一樣財大氣粗。這對中國人近十年來膨脹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八年之後的人民幣升值)也是一大打擊。而普通人的自信心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當然,中國也不會毫無節制地讓人民幣貶值。中國也有龐大外匯,需保證人民幣不會過快、過低走貶,但目前還看不到其底線會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