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天皇準備生前退位?日本政府:「皇室典範」無相關規定,目前未考慮修法

現年82歲高齡的日本天皇明仁,13日晚間傳出準備「生前退位」的消息。(翻攝影片)

日本公認的「親民天皇」明仁13日晚間傳出擬「生前退位」的消息,雖然稍晚遭到宮內廳次長否認,但知情人士表示,明仁天皇曾多次透露想提早退位,但因相當皇室法律的「皇室典範」並無相關規定,無法進一步實行,目前日本政府、宮內廳皆表示不考慮修改皇室典範。

多次透露卸任意願

《讀賣新聞》稱,據日本皇室相關人員透露,宮內廳雖在2009年,明仁天皇即位20年、年屆75歲高齡時,宣布減緩天皇職務,但明仁天皇而後仍因支氣管肺炎、心臟手術等住院,且明仁天皇也在去年82歲生日的記者會上,大方承認自己年事已高,據說當時宮內廳就已經開始準備陸續將天皇的工作,轉交給皇太子德仁。

相關人員還說,明仁天皇在數年前,曾拿國外「生前退位」的例子來與日本皇室制度相比,他也理解現行的「皇室典範」中沒有相關規定,據說明仁天皇僅向身邊關係較親近的人員,透露自己想提前退位的想法。

什麼是「皇室典範」?

日本皇室於1889年正式出現「舊皇室典範」(指基於《大日本帝國憲法》,裁定出的皇位繼承順序、日本皇室的制度及結構的法律),這部法律明定「當天皇駕崩,皇嗣應立刻即位,繼承祖先傳下的祭祀器具」意即天皇死後才能傳位。這是因為在古代的制度中,太上皇基本上與在任天皇擁有同等權力,如果不規定「死後才能傳位」,很有可能出現太上皇與在任天皇爭奪政權的情況。

而現今的「皇室典範」(指基於《日本國憲法》,於1945年制定而成的皇室相關法律)中,也有「當天皇駕崩,繼承順位排第一的皇嗣應立刻即位」一條,沒有依天皇個人意願、在生前讓位的相關規定。過去昭和天皇晚期時,日本國會也曾就生前退位進行議論,但當時的宮內廳次長以皇室典範未有相關規定,太上皇、法皇的存在恐產生政治弊害為由,否決生前退位事宜。

恐引發皇室鬥爭 宮內廳不考慮改制

NHK稱,在平成13年(西元2001年)參議院的調查會上,當時的宮內廳次長曾表示,皇室之所以沒設置「生前退位」相關制度,除了跟複雜的政治考量有關外,就歷史案例來看,很多在位天皇因為有上頭有太上皇、法皇(指遁入佛門的太上皇)存在,進而產生不少紛爭,在位天皇很有可能在非自願的情況下被強逼退位。

此外,如果每任天皇都可以依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退位,恐怕很難穩定天皇在日本國民中的地位,故宮內廳才沒有考慮設置相關制度。宮內廳表示,如果天皇身體狀況不佳,或發生特殊情況時,皇室內還有「臨時代行國事行為」、「攝政」等替代方案,沒有必要、也不考慮設置退位制度。

替代方案

那麼所謂的「臨時代行國事行為」(国事行為の臨時代行)指的是什麼呢?指的便是在位天皇在生病或發生特殊情況時,可委託其他皇族暫時代替自己處理國事行為(在日本憲法中,所謂的「國事行為」雖然包含召集國會、解散眾議院等「實質」政治權力,但因日本為虛位元首制,故天皇事實上並沒有實權干涉國政)。  (相關報導: 日本「親民天皇」明仁準備生前退位?宮內廳次長:並非事實 更多文章

委託以繼承順位為主,以現在的皇室狀況來看,首位為皇太子,再來才是秋篠宮(指文仁親王,為明仁天皇的次子、皇太子德仁的弟弟,「秋篠宮」為其宮號)。今年1月明仁天皇、皇后美智子造訪菲律賓時,就是由皇太子德仁代行國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