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菜千萬別再放電鍋保溫!食藥署曝1NG習慣「耗電又狂長細菌」,髒東西通通吞下肚

千萬不可用傳統電鍋保溫,以免孳生細菌又耗電。(示意圖/取自photo-ac)

大同電鍋是許多人家裡的必備鍋具,只需輕鬆按下一鍵,並無複雜設定,機身結構簡單,不容易壞,還可用來烹煮或加熱許多料理,不過,有一派人習慣將飯菜放置於電鍋中保溫,認為這樣做食物較不易壞掉,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溫度介於7~60度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易在此段溫度間,快速生長繁殖。

飯菜千萬別再放電鍋保溫!

經濟部能源署於臉書粉專表示,飯菜是絕對不能放在電鍋保溫的,因為7℃~ 60℃是細菌喜歡的溫度,而大部分電鍋保溫約在50℃~60℃,正是細菌能大量繁殖的溫度,除此,一般電鍋煮飯模式下消耗功率約是800瓦,保溫模式下是40瓦,因此還十分浪費能源。

能源署表示,1度電等於耗電功率1000瓦的電器使用1小時所消耗的電量,耗電度數=消耗功率(W)*使用時間(hr)/1000。若用餐前煮飯、用餐時保溫,時間約1小時,約消耗0.84度;而煮飯耗電=800(W)*1(hr)/1000=0.8度;保溫= 40(W)*1(hr)/1000=0.04度,因此煮飯+用餐時保溫耗電度數 =0.84度;若再將晚餐飯菜保溫到隔天一早,超過12小時,就會消耗0.48度。

1NG習慣「耗電又狂長細菌」,髒東西通通吞下肚

食藥署也指出,傳統電鍋運作原理是利用外鍋底板電熱管加熱,當外鍋水量蒸發殆盡,外鍋底板溫度開始飆升超過100℃時,會觸動底板偵測溫度裝置而停止電熱管加熱,切換至約65℃的保溫功能。不過,傳統電鍋鍋蓋也非完全密封,較難確定保溫時,可以一直維持在超過60℃的狀態。

因此,使用傳統電鍋保溫食品,如果不小心落入「危險溫度帶」的溫度,反而容易助長細菌大幅孳生,保溫時間一旦太長,食品容易有腐敗變質的情形發生。

食藥署建議,餐點應盡速食用完畢,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C以上,或儘速冷藏(7°C以下)或冷凍(-18°C以下)保存。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