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公共工程流廢標率銳減逾五成! 市府鐵腕管理扭轉窘境

桃園市政府列管查核金額以上工程流廢標達3次以上採購案件,流廢標率減少16.06%,成效顯著。(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桃園市政府過去面臨公共工程採購流標或廢標比率偏高的挑戰,不僅影響市政建設進度,也引發外界關注。為扭轉此一局面,市府團隊自張善政市長上任以來,強力推動一連串精進採購管理措施。透過聚焦並主動列管重複流廢標的採購案件,桃園市的整體工程採購流廢標率已呈現顯著下降。數據顯示,從張善政市長上任前111年的29.76%,大幅降低至113年的13.70%,降幅高達16.06個百分點,改善幅度約5成4,顯示改革措施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市府進一步說明,以113年度為例,桃園市府所屬各機關學校辦理的公告金額以上工程採購案中,累計流標或廢標達三次以上的案件共計有198件。市府對這些案件進行深入檢討分析後發現,導致屢次流廢標的原因多樣,主要癥結點包括:預算編列未能充分反映市場行情、工程工期規劃不夠合理、契約條款或設計圖說存在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以及部分採購案因過於集中而分散了廠商投標意願等。值得慶幸的是,其中流廢標次數最多的前五案,皆為校舍整修或改善工程,經市府協助檢討調整相關條件後,目前均已順利決標發包,工程內容涵蓋圖書館空間改善、廁所翻修及新建無障礙電梯等。

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桃園市政府依據訂定的「桃園市政府工程採購流標廢標後續處理原則」,針對查核金額以上、且流廢標次數達三次以上的採購案,要求各單位必須主動列管並進行專案檢討。此一管理機制有效地提升了對高風險標案的關注與處理效率。此外,即使是公告金額以上但未達查核金額的工程採購案,若遭遇特殊情況導致難以順利發包,市府也要求納入府層級會議進行專案報告,由更高層級協助檢討並尋求解決方案,確保不同規模的工程都能獲得妥善處理。 (相關報導: 不是楊梅、蘆竹!桃園這區「就快擠進蛋黃區」預售新屋每坪逼近6字頭…專家揭「只有1缺點」 更多文章

除了事後檢討,桃園市府也採取更為主動的策略,協助設計單位在設計階段即考量施工可行性與市場接受度,適度簡化設計內容,避免因設計複雜或條件嚴苛導致廠商卻步,增加標案對潛在投標者的吸引力。市府表示,降低流廢標率僅是第一步,未來將持續精進工程採購的相關流程、規範及執行細節,力求讓所有公共工程都能「如質如期」完工,加速提供市民更完善、更便捷的公共服務與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