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嘉義縣政府將長者心理健康視為重要的施政重點。近日,縣府宣布啟動「長者心亮計畫2.0」,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名為「歲月留聲」的系列團體輔導課程。這項計畫整合了跨局處、跨機構的力量,從健康促進、初期篩檢、個別關懷到分級專業介入,希望為縣內高憂鬱風險的長輩,提供更完善、更貼心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務。
嘉義縣縣長翁章梁指出,截至今年同期,縣內65歲以上長者人口已達到111,690人,佔全縣總人口比例高達23.37%,相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這明確顯示嘉義縣已進入嚴峻的「超高齡社會」階段。翁縣長強調,在高齡化趨勢下,縣府深切體認到,除了提供長輩生理疾病的醫療照護外,心理層面的健康與福祉同樣關鍵且不容忽視。因此,縣府透過衛生局積極推動一系列長者心理健康促進工作。
衛生局長趙紋華說明,「長者心亮計畫2.0」中的核心亮點——「歲月留聲」特色輔導團體,今年特別選定在竹崎鄉(已於5月12日開班)及朴子市(預計5月26日開班),分山區與海區梯次展開,每梯次規劃為期六週的課程。趙局長表示,這些團體課程主要針對經初步篩檢評估為中度至高度憂鬱風險的長輩設計,內容巧妙地融入了音樂、打擊樂、歌仔戲、舞蹈律動等多元藝術形式。
趙紋華形象地比喻,這些充滿創意與活力的課程,就像為長輩們開啟了一扇扇嶄新的「心靈窗景」。透過熟悉的旋律或節奏,引導長輩們在參與互動中發掘生活中的微小驚喜,重新連結過往的美好回憶片段,進而找回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再次深刻感受生命的溫暖、交流的價值與人際連結的美好。計畫期望藉由藝術的療癒力量,增強長輩們的社交互動機會,有效減緩憂鬱情緒。
衛生局表示,為了更早一步發現潛在的高風險長輩,將持續擴大長者憂鬱篩檢的據點與專業人力。同時,透過多元媒體平台及深入社區辦理活動等方式,積極加強社會大眾對長者心理健康的意識與關注。衛生局已建置並優化標準化的「篩檢-轉介-追蹤」流程機制,期望能有效提升民眾對於家中長輩或周遭銀髮族群情緒變化的辨識能力與警覺程度,並確保有需求的長輩能及時獲得關懷、諮商或轉介至醫療院所、長照等資源。 (相關報導: 前往麥加朝覲注意!出發前須接種這些疫苗 疾管署提醒:避免接觸駱駝 | 更多文章 )
嘉義縣衛生局呼籲社會大眾,如果發現身邊的長輩或親友出現持續性情緒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睡眠或飲食習慣改變等狀況,應主動表達關心,並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心理健康服務。民眾可直接撥打「嘉義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線」05-3621150(諧音「選到您一一為您」),將有專業人員提供傾聽與協助;此外,亦可利用衛生福利部設置的24小時免付費安心專線1925(諧音「依舊愛我」),同樣能獲得即時且專業的支持,共同守護每個人的心靈健康,讓長輩們都能擁有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