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幫獲利凡人難以想像!」學者指美中冷對抗變精算競爭:川習會要來了

白宮公布「美中日內瓦貿易談判聯合聲明」後,美中貿易戰出現和緩跡象。圖為美國總統川普。(資料照,美聯社)

先前僵持不下的美中貿易戰出現和緩跡象,美國與中國近日在日內瓦舉行高層會談後宣布,雙方同意自本周起,在為期90天的談判期間,大幅削減對彼此商品的懲罰性關稅。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美中日內瓦貿易談判聯合聲明」聲明不只是貿易戰的暫時停火,更是美中競爭一次彼此壓力下的外交轉向,除讓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民調「止血」外,中國從125%降到10%,也給川普宣稱「美國占上風」的說嘴理由,未來幾個月美中談判將進入關鍵期,「中美競爭未止,只是進入新一輪博弈的前奏。」

翁履中12日在臉書引述相關報導指出,談判後,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則將總體關稅從125%下調至10%,消息被市場視為重大利多,周一亞洲股市應聲上漲,投資人押注雙方可能進一步緩和貿易緊張,這也標誌著自川普2月上任並發動對中貿易戰以來的首度實質性讓步;聯合聲明也為後續的「川習會」鋪路,並被形容為「文明的離婚」,而非真正的和解。儘管中國官媒強調「中國在原則上沒有讓步」,並聲稱是美國需要達成協議,但外界普遍認為,北京受到國內經濟壓力驅動。

美國方面,翁履中指出,川普迅速於社群媒體宣稱談判成果,展現其領導風格的「操作性優勢」,其中消息牽動全球股市上漲,而川普早一步在社群平台透露「增持股票」,使外界對其政策與財務之間的連動產生關注;而投資銀行與學界普遍認為,分裂趨勢仍將延續,協議只是放緩節奏。翁履中並提出數點分析,首先,這並非美中關係「破鏡重圓」,而是戰略退場,雙方仍處於競爭架構,只是避免關係失控;就如經濟學者所言,這是「平滑的分叉」,分離仍在,只是變得不那麼劇烈。

再者,翁履中表示,美國看似掌控一些優勢,對中國確有經濟領先優勢,但若以為勝局已定,則可能低估了中國的國力上升與自我調整的彈性;若持續認為「美國優先」會讓世界都低頭,以經濟規模、國際觀感、內需市場成長速度來看,中國能否超越美國,恐怕是「何時」的問題。第三,該協議某種程度是為「川習會」鋪路,川普想營造一切都是因為他才能搞定的感覺,如無意外,川習會今年就會登場,雙方通話則可能更早發生;然而,即使見面再多次,基本矛盾仍未解,雙方只是從「冷對抗」進入更高層次的「精算競爭」。

最後一點,翁履中指出,川普操縱談判時機,又在社群平台透露股票操作資訊,引發對政策與個人財務利益衝突的討論,既然政策可以影響市場反應,那麼總統的角色與財務行為,確實需要更高的透明度與監督機制;也就是說,「川普幫」可能在川普時代靠政策變化獲利的機會和金額,或許不是平凡人可以想像的。川普展現擅長製造政治與經濟話題的能力,同時也不斷測試制度邊界,但不可否認的是,美中協議對雙邊人民來說,短期內是利多,美國消費者暫無須面對高關稅轉嫁的物價壓力,中國企業也能喘口氣面對經濟下行。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