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降關稅,台股能受惠?這些產業小心「先漲後殺」!

2025年5月1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在日內瓦召開記者會,說明美中聯合聲明的細節。(美聯社)

中美兩大經濟體終於在貿易戰的戰場上釋出一點善意,宣布「部分產品互相降低關稅」。表面上看起來像是雙方各退一步,但這真的是一個喘息的機會嗎?還是說,這只是暴風雨前的片刻平靜?

先別急著高興,這場博弈遠未結束。

關稅只是其中一環,背後還牽涉到技術封鎖、供應鏈重組與貨幣操控。全球經濟的角力才剛剛開始,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在這場動盪中站穩腳步,避免被突如其來的變數擊垮。

市場動盪與資本流向的挑戰

2025年以來,全球投資市場面臨多重挑戰。股市震盪不安,匯率市場受美元強勢影響起伏不定,新台幣更是強勢升值,衝破30元大關,導致外資回流。同時,債市受到利率政策牽動,房市則面臨高利率與資金緊縮的雙重壓力。

這意味著什麼?對於那些以出口為主的產業來說,新台幣的升值等同於「削價競爭」,利潤縮水,成本上升,競爭力大打折扣;而對依賴進口的企業來說,雖然可以短期享受進口成本下降的紅利,但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隨時可能讓成本反彈,帶來新的衝擊。

川劇三部曲:關稅戰、貨幣戰、科技戰!這些產業碰不得

財經專家鍾國忠在第 145 集《鍾大膽週報》中指出,面對當前的全球經濟亂局,投資者不能僅僅依賴短期消息面的刺激,更要關注長期趨勢的變化,尤其是貿易戰、貨幣戰和科技戰三大關鍵戰場。這些戰場不僅涉及關稅政策,還牽動全球產業鏈的重新布局,對特定產業的衝擊尤為明顯。

如果你認為降關稅就能讓市場回暖,那可能太天真了。關稅的短期調整或許會為部分企業帶來喘息空間,但從長期來看,這只是全球產業鏈大洗牌的一部分。科技業、製造業特別容易受到政策反覆變動的直接衝擊,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賴全球市場的企業。

儘管如此,這不代表沒有機會。鍾國忠認為,在這場激烈的市場博弈中,掌握趨勢、靈活應對才是王道。提前規劃避險策略,例如分散布局、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是當前面對不確定性的關鍵。

投資導航地圖:下一步該怎麼走?

戰場 產業受影響較大 產業受影響較小(政府與企業) 產業受影響較小(民眾)
關稅戰 晶圓代工、AI等 軍工、資安、廠建、軟體 食品、超商/百貨、電信、餐飲
貨幣戰 製鞋、成衣、機械等 電力、包材、資產、水泥、資服 生醫、觀光、航空、產險、企金
科技戰 壽險公司等 中間材(PCB、銅箔基本等) 營建

下一步該怎麼走?

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性,投資人需要的不僅是膽識,更是清晰的戰略。無論是關稅、貨幣還是科技戰,這場全球經濟大戲才剛剛開始。對於那些敢於在混亂中尋找機會的投資者來說,也許正是下一個財富積累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