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為痛所困」的無力感!簡志龍醫師授課「一生受用的疼痛知識」

簡志龍醫師設計的《一生受用的疼痛知識》線上課程,讓長者對「疼痛」有更深層認識。(圖/業者提供)

隨著年齡增長,高齡族身體「疼痛」陸續浮現,其中脊椎相關的慢性疼痛是最常見的就醫原因之一。而「要不要手術」、「該不該打針」、「怎麼選擇治療方向」等更是長輩及家人的難題;為此,長期研究疼痛臨床的簡志龍醫師,特別設計推出一套專為高齡者與其家庭打造的線上課程《一生受用的疼痛知識》,讓長者能對「疼痛」有更深層認識,同時做出明智的醫療選擇。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超過五分之一人口超過65歲。而隨著年齡增長,脊椎相關的慢性疼痛—如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脊椎狹窄與關節退化等都是造成疼痛誘因;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是長輩們身體的不適,更牽動整個家庭的情緒與經濟,在少子化與醫病關係逐漸緊繃的社會架構下,該以何種方式治療?如「要不要手術」、「該不該打針」、「怎麼選擇治療方向」成為糾結重點。

簡志龍醫師表示,在台灣,每年十萬個病患中,約有660件脊椎手術,為美國的4.4倍,手術密度高居全球第一。看似普及的手術,卻未必是萬靈丹,在資訊不對等的環境下,許多家庭因缺乏基本醫療知識與提問能力,最終做出錯誤決策,導致不必要的經濟壓力與照護負擔。另外,健保資源的壓力,也讓診間溝通時間壓縮,許多長者與家屬無法獲得足夠資訊,導致錯誤治療選擇與過度醫療的狀況日益嚴重。

為解決這種的結構性問題,從醫三十年、長期研究疼痛臨床的簡志龍醫師,特別設計一套專為高齡者與其家庭打造的線上課程《一生受用的疼痛知識》。該課程不講艱深醫學術語,也不鼓吹任何單一療法,而是從多年臨床經驗出發,彙整成一套能讓人理性判斷、安心選擇的實用指南。課程內容聚焦於高齡者最常遇見的脊椎疼痛與下背痛議題,涵蓋診斷釐清、保守治療的排序與條件、手術的適應症與風險評估等,同時也協助家庭成員學會在就醫前進行討論、分工與準備,避免陷入資訊不對等下的無力感。

為了協助民眾在疼痛相關的醫療情境中有更好的準備,募資期間限定加贈「三核心工具包」,包含「四大疼痛量表 」  自我檢測表,協助釐清疼痛的類型與強度;「疼痛決策流程圖 」清楚描繪「保守治療→第二意見→手術考量」的標準流程;「 醫病溝通與疼痛處理工具包 」 協助你冷靜對應疼痛,在看診前做出更明智的準備。

簡志龍醫師曾任多家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長期投入基層醫療與疼痛照護倡議,亦參與多項健康教育與公衛政策顧問。他觀察到,台灣社會雖然醫療可近性高,但真正困住家庭的,是「判斷力的貧乏」。「我們希望這堂課,能讓長輩與子女在面對疼痛時不再慌張,而是擁有一套共識化、可落地的決策流程。」簡志龍醫師表示,這份知識的價值,不只體現在身體的舒緩,更是讓家庭之間的信任與支持有了實質的落腳點。 (相關報導: 第一手反應》美國財經界高管初步評估美中貿易談判市場反應 更多文章

《一生受用的疼痛知識》預計5/12中午12:00於嘖嘖募資平台上線,採線上授課,內容約5至8小時,無觀看次數與時間限制,並附贈完整工具包PDF資源,方便學習與家庭共讀。即日起開放限量早鳥購買。限時優惠價:個人安心方案:原價 NT$12,980,超早鳥價 NT$7,980;家庭共學方案:原價NT$16,980,超早鳥價NT$9,980,相關訊息可上官方LINE【@jean.doctor】查詢。(本課程為健康教育用途,無法提供個別診斷與治療建議。如有不適,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