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梅雨季節來臨,不少民眾依賴冷氣中的「除濕模式」對抗濕氣,然而這項功能的耗電量驚人,可能比冷氣本身的冷房功能還要傷荷包,經濟部能源署提醒,冷氣除濕雖然運作時間短、除濕效果明顯,但耗電量卻是專用除濕機的2倍,且在冷房模式下就有一定除濕功能,建議一般情況下不必刻意啟用除濕模式。
冷氣除濕可以取代除濕機?
在各大社群論壇上,討論冷氣除濕取代除濕機的聲音不絕於耳,曾有網友在PTT詢問,「冷氣可以取代除濕機嗎?」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意見,「變頻冷氣要注意就是進入低頻運轉時,是幾乎沒有除濕效果的」、「不行,冷氣是降溫而已」、「根本不能的取代,冷氣的水無法像除濕機直接排下去水箱或水道,會有很大一部分會在及水盤上日復一日,你房間就發霉嘍」、「冬天冷氣機除濕效果不好,所以我家還是買了除濕機,住北部」。
對此,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怡和家電沈姓業者表示,冷氣與除濕機設計目標不同,冷氣主要以降溫為核心,除濕僅為附加功能,冷氣在運轉時透過冷凝原理除濕,壓縮機透過室內外熱交換,將空氣中的水氣凝結排出,當使用「除濕模式」時,相較冷房模式會將室溫壓得更低,壓縮機需要維持更高功率的運作,因此耗電量就會提升。
能源署也曾在臉書粉專發文提醒,雖然冷氣的除濕模式號稱只需要除濕機約3分之1的時間,就能達到除濕效果,但實際上卻會比除濕機消耗近2倍電量,除濕模式就像冷氣的「加強版」,除非真的太過潮濕需要急用,否則日常啟用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電費負擔。
冷房模式與除濕模式誰更耗電?
此外,也曾有網友好奇冷房模式與除濕模式的耗電差異,他在臉書社團【爆系知識家】發文詢問,「最近濕氣很重,想詢問一下,開除濕跟開冷氣哪個會比較省電呢」。
貼文一出立刻掀起討論,不少人紛紛跳出來分享自身經驗與看法,一位自稱冷氣空調技師的網友表示,其實開除濕功能與冷氣功能的電費差不多,因為2者都會降溫,「我直接告訴您,電費一模一樣,開冷氣跟除濕都會降低室內溫度,每降低一度,耗能都一樣」。
也有網友實測回報,「我家兩個月2房電費冷氣24小時23度開著是2300元(包含其他家電),冷氣其實是可以達到除濕的功能的,除濕強低跟設定溫度有關係,越低除濕就越好!」 (相關報導: 冷氣1機型不換「每月電費貴1000元」!台電公開省錢絕招,過來人:比股票更賺 | 更多文章 )
不過也有網友指出,除濕機還是比較省電,尤其是冬天要除濕時,冷氣根本派不上用場,「房間開冷氣24小時濕度只能維持5-60%,但除濕機開10小時可以到40%以下,而且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