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鎮觀點:謊言說一千遍也不會成為真理一評民進黨對人民的認知戰

圖為行政院長卓榮泰(前排右二)拜會民進黨立院黨團。(劉偉宏攝)

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認為:人類的演化與進步,就是一部理性戰勝蒙昧的偉大歷史。

認知理性是指個體在形成信念和進行推理時,基於證據和邏輯來尋求真理的過程。認知理性的信念建立在可靠的證據、邏輯一致性、開放態度、批判性思維,以及求真導向,資訊的傳輸必須符合真實性、價值性與自願性 。目前,民進黨仿效歐美的認知戰卻是強調人類的非理性面向,確信通過假訊息的操作,可以主宰人民的認知、思維和行為,實現戰略目標。

一、目標:建立台灣共和國

民進黨於1986年建黨,黨章歷經11次修正。黨章綱領首先敘明民進黨的基本主張是: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主張台灣有主權獨立,台灣不屬於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主權不及於中國大陸。歷年來,為了選舉勝選考量,面對世界局勢、兩岸情勢及民意的變化,民進黨對於台獨黨綱的主張不斷提出各種託辭。迄今,各界質疑聲浪不斷,民進黨仍然堅守台獨黨綱,其深層意圖是:等待時機成熟,制定新憲,獨立建國,仍然勢在必行。

二、策略:建構台灣國族主義

民進黨建黨以來,為求取台灣人民認同的極大化,不斷以本土意識為基底,向人民輸出台灣主體意識,將台灣人分化為外省人、本省人,將自己定位為台灣本土政黨,而國民黨則為外來的殖民政黨。近年來,更高舉「台灣」為圖騰,將台灣民眾分化為「台灣人」及「中國人」,強調認同「台灣」這個「國家」才是「台灣人」。為建構台灣國族主義,達成實質獨立建國的終極目標,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分歧人民的國家與民族認同。

三、手段:變造歷史文化認知

(一)為切斷人民的歷史記憶,民進黨變造歷史。透過學校教育,改造民族認同與中國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極盡醜化國民黨的執政。108課綱與各科教材,遍尋不著「中華民國」,國名被改稱「台灣」。

中國歷史被劃歸東亞史,高中歷史教科書,統治台灣211年的清朝,只占51頁;殖民統治台灣50年的日本卻占49頁。其中,美化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是善良的殖民者,是台灣經濟現代化的主要推手,對日本人殺害數十萬台灣人,隻字不提;光復台灣的中華民國雖占53頁。2025年2月28日,賴清德公開批判故總統蔣中正是對台灣毫無貢獻的獨裁者、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元凶,國民黨則是專制獨裁的政黨。

(二)為進行文化認知的變造,民進黨撒下大筆政府經費,有計畫地收買媒體、教會、藝文、同志、人權、廢死等團體。如公視電視劇《斯卡羅》歪曲史實,漂白李仙得。 (相關報導: 幕後》賴清德沒事幹嘛動亞亞?陸配網紅犯了這項天條 更多文章

其實,李是指引日本軍隊來台屠殺原住民的元凶;《聽海湧》醜化中華民國派駐北婆羅洲領事卓還來,把一個為國捐軀的偉人污衊為打小報告的漢奸;《一把青》改編自白先勇的小說,劇情擅自加入白色恐怖和飛行員接收戰友遺孀情節,偷塞民進黨史觀;《零日攻擊》描寫中共進攻台灣,台灣政治人物都會被收買;《返校》則顛倒史實,將鍾浩東等共產黨人漂白為「白色恐怖時期」無辜受害者;《餘燼》則以白色恐怖為素材,用近6,000萬元稅金補助,票房只有57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