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誕生總是喜悅的,但對產後媽媽來說,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在的改變都是需要面對及調適的課題,研究指出產後憂鬱症的盛行率大約為14%至21%,而未被診斷卻出現類似產後憂鬱的情況更是高達40%,光澤診所整形外科蔡昀達醫師表示,從懷孕至產後哺乳、退奶過程中乳房歷經急遽的變化,因此導致乳房萎縮、下垂而感到困擾的產後媽媽,來到門診尋求改善的治療方式。
蔡昀達醫師解釋,產後由於賀爾蒙變化,會造成乳腺組織體積改變,加上長期哺乳,乳房的體積在短時間內反覆變大又變小,而母乳的回饋機制其實是依照寶寶的吸吮量來調節的,寶寶吸得越多,乳房就會製造更多母乳,舉例來說,寶寶剛開始可能只需要50c.c.,幾個月後可能會上升到300~500c.c.,而一日多次脹奶及排空的過程,會讓乳腺周圍的懸韌帶慢慢鬆弛,導致支撐力變差、乳房萎縮、下垂或變形。不妨考慮哺乳至第6個月期間可相互搭配配方奶,給予寶寶營養的同時,逐漸減少乳房承受的壓力,再穿著哺乳內衣提供支撐力來減少懸韌帶受傷的程度。

若產後媽媽的乳腺組織萎縮遲遲未恢復者,蔡昀達醫師則建議考慮假體隆乳或自體脂肪隆乳兩種手術方式。而取自體脂肪進行回填,比較不會有排斥與異物感,以身形曲線改善為主;相對比較在意乳房萎縮、變形,建議考慮以假體隆乳的術式,與專業醫師討論合適的假體材質、放置層次,如淺層”筋膜下”,一般會建議奈米絲綢面或霧光滑面的假體,同步達到輕微提乳的效果;而深層”半筋半肉"的話則較沒有假體限制,也可以讓上胸更加自然飽滿,適合上胸軟組織較薄的產後媽媽。

整形外科蔡昀達醫師進一步說明:『經由乳房重建幫助了產後媽媽不再為此而內心抑鬱,讓辛勞的母親們有著更歡愉的育兒情緒。』最後也提醒,若有意進行手術的媽媽們建議待到停止哺乳後六個月再來進行手術,因為身體尚在泌乳汁時乳腺會腫脹,進行手術時若因器械壓迫使乳腺擠出乳汁,則會影響到手術的無菌環境,提高術後感染的風險以及假體的穩定性。所以建議等到完全停奶、乳腺排空、乳汁不再分泌時再執行,才是比較安全的時機點。 (相關報導: 美國也流行坐月子中心!產後護理市場潛力大,效仿台韓規格、每晚價格3萬起跳 | 更多文章 )
● 療程效果因人而異,並非保證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效果;有關適應症、禁忌症等副作用等問題,療程前務必親自諮詢醫師,由醫師為專業說明和診斷。
更多衛教資訊:蔡昀達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