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再有人像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能如此沉迷於閱讀財報、樂於投資了。想像一下,他是從早到晚,從美國前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時代持續這份熱情迄今。這就是「股神」巴菲特的傳奇。
巴菲特一生的工作,就是閱讀與辨識財務數據。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他至少讀過超過10萬份財報,每一行數字、每一張資產負債表,都成了他腦中的資料庫,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的記憶力。
AI年代,巴菲特過人記憶力也沒優勢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Jason Zweig回憶道,他在一次電話訪談巴菲時,隨口提起一本書,巴菲特竟然說他半世紀前也讀過,接著逐字背出書中段落。Jason Zweig隨後翻開書確認,驚訝地發現,巴菲特幾乎完全正確。
Jason Zweig盛讚,巴菲特的記憶力,加上長年累積的龐大資料接觸量,有如「人形AI」。他能瞬間從腦中調出答案,挖掘出資訊中最關鍵的核心。不過,在當前AI普及、資料隨手可得的時代,這樣的「記憶優勢」不再構成競爭力。
巴菲特之所以無人能敵,不只因為他會看,更因為在那個資訊尚未爆炸的年代,只有他這樣的人,能夠掌握海量資訊並轉化為判斷力。
未來,沒有人再能以「資料記憶力」勝過市場——因為人人手中都有ChatGPT、有AI分析器。巴菲特的「超能力」正在時代浪潮中退場。
巴菲特從不諱言,他贏得了「卵巢彩券」(the ovarian lottery),出生在對的年代與地方。
若他生於1880年奧馬哈(Omaha),只能投資牛群;若他生於1930年的俄羅斯鄂木斯克(Omsk),也許只是一名鐵道員。但他卻剛好在美國成長,且在投資之父葛拉漢(Benjamin Graham)門下學習,成為價值投資的承傳者。

波克夏超高穩定報酬率,是時代與結構的奇蹟
巴菲特起步時的股市,是一個無人注意冷門股票的年代。他在邊陲市場大舉佈局,買進乏人問津的小公司股票,像是Dempster Mill與Sanborn Map這類不在任何指數裡的企業,有時甚至得花上數年才能買到足夠的股數。
而相比於眾多基金操作,巴菲特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投資結構,不是共同基金、不是ETF,也不是對沖基金,而是具有長期資金穩定性的上市控股公司。
根據波克夏海瑟威的統計資料,從1965年到2024年,該公司市值每年以年化19.9%的速度成長,同期間標普500指數(含股利)年化報酬率為10.4%。即便考量巴菲特偏好價值與高品質股票,這兩種風格在歷史上本就具備超額報酬潛力,加上波克夏透過保險事業操作放大投報率優勢,撐起長年表現遠勝過市場平均。
彭博專欄作家Nir Kaissar盛讚,巴菲特領導的波克夏海瑟威投資報酬與穩定性,不只是技術的展現,更是時代與結構交織出的奇蹟。

波克夏海瑟威無需擔心贖回潮,也不會被短期績效牽著走。資金進出完全來自其持有資產的現金流,而非投資人情緒。這讓巴菲特得以不受干擾地進行長期部署,對他來說,真正的風險不是報酬率不高,而是「跟大家一樣」。
巴菲特是投資界的奇蹟,淡然宣布年底退休
如今,巴菲特即將正式為這段傳奇寫下句點,他日前在波克夏海瑟威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將於今年底正式卸任,結束他長達60年的投資領導生涯。這位94歲的傳奇人物表示,副董事長阿貝爾(Greg Abel)將在董事會批准後,接任掌管這家市值超過1.16兆美元的企業帝國。

消息震驚全場,就連阿貝爾本人也毫無預警,顯然並未事先得知這場告別即將到來。巴菲特淡淡說道,「這就是今天的重點新聞。謝謝大家來參加。」
巴菲特並非單靠天賦崛起,他的成功是一場罕見的「歷史機緣」與「極端自律」交會的成果。他不僅看得懂數字,也耐得住時間。更重要的是,他的養分來自一個已不存在的時代:人腦勝過電腦,獨行者優於機構,時間是朋友不是敵人。
「股神」巴菲特是投資界的奇蹟,是不可複製的神話。 (相關報導: 巴菲特盛讚「比我更強」,股神接班人是他!從能源小主管到波克夏舵手,股神欽點的阿貝爾是何方神聖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