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經濟政策導致美債利空頻傳,美債避險地位受在質疑。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博士段昌文表示,目前債券最大問題在於供給面,而不在於需求面;此外,他提醒,ETF跟直頭債不太一樣,市價不會隨著到期期間縮短貼近面額,持有者一定要承擔這種風險。
段昌文在網路節目「財經一路發」指出,目前債券最大問題在於供給面,而不在於需求面,川普發動關稅戰是為了打赤字,有報告指稱要減稅,但減稅就需增發債務,金額預估將達3兆美元,現在美債來到36兆,因此供給面會越來越多,其中又以短債為主,因為短債流動性較高。
段昌文續指,近期聯準會(FED)都在丟短債出來,美國財政部發的債券都集中在短期債券,所以短期債券在美國的供給會增加,但美國整體債券市場量能,T-Bill大概只佔21%,T-Note是51%,T-Bond是16%,持有長債者也不用擔心供給或需求會失衡。
段昌文表示,美國殖利率波動性很大,是從短期傳遞到長期的,目前即將到期還要再發行的美債以Bill為主,4月份有2兆到期,6月份到期的將近1兆,依據美國財政部近期發佈的融資文件,今年美國大概有33%的債務會在未來12個月內到期,大約為10兆美元,今年到期勢必也還是要發新債。
段昌文說,短期公債是美國貨幣基金市場跟銀行之間進行逆回購的主要交易市場,所以比較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這兩個市場的資金量能佔了10兆美金,如果今年頂多再發10兆,在整個資金值裡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會攪動短期利率,一定會波動非常大,這個是它的代價。
此外,段昌文提及,4月份台灣ETF全體績效都是負的,元大美債20年期(00679B)總共跌了4.49%,殖利率是4.42,換算結果也是負的,但如果不看殖利率,只看市價跌了4.49%,TLT一個月跌0.9%,兩者中間價差大概是三點多%,就是台幣匯率。
段昌文提醒,ETF跟直頭債不太一樣,存續期間都會鎖在固定期間,不會隨著到期日躍進,市價貼近面值,如果繼續持有這些ETF,持有者一定要承擔這種風險。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