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伺服器大廠美超微(Supermicro)公布財報,大砍首季營收和獲利預期,盤後股價大跌15%,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對此,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發文提出3重點問題,示警AI供應鏈。
美超微(Supermicro)周二公布初步上季(其會計年度第3季)業績,調整後每股盈餘29至31美分,遠低於市場預期的54美分;營收45至46億美元,也低於市場預期55億美元,衝擊其股價於盤後交易一度暴跌15%。
對此,陸行之提出3問題,第一,美超微並未具體說明是哪些客戶砍單、是否為部分訂單延後至第2季,亦或整體出貨皆遭推遲,讓市場對其能見度產生疑慮。還是公司暫時拿不到新產品 B200、GB200,而舊產品賣不出去?
陸行之說,第二,跟輝達H20 AI晶片暫時不能賣給中國客戶有沒有關係?因為美超微反而比較少找台灣廠商代工?連輝達在1Q25都認列55億損失,還是轉賣到敏感地區的AI伺服器被美國政府截斷了? (相關報導: 幕後》國軍真的好棒棒?美日兵推台海戰爭不妙 台灣漢光演習如何夢幻般取勝 | 更多文章 )
陸行之提到,第三,還有哪些AI伺服器供應商會爆雷?查了一下台灣AI伺服器供應鏈:廣達、緯創、緯穎1Q25營收都還季增強勁,跟 美超微比較類似的就是營收季減21%的英業達,還有季度沒成長的技嘉。但奇怪的是英業達不幫美超微代工,主要幫HPE、戴爾(Dell)、聯想(Lenovo)、Google、微軟(Microsoft)與亞馬遜(Amazon)代工,而Google上周公布季增20%,年增43%的172億美元資本開支還是強勁,難道是一些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最近會宣布砍資本開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