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將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定調為「國際經貿鬥爭」,加劇了中國經濟成長風險之際,《路透》28日引述二名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將前往中國金融中心及重要經濟地位的上海視察,此行可能為中美貿易戰進行部署,引發各界關注。
《路透》報導指出,習近平上一次赴上海考察是在2023年11月,當時中國經濟正值疫後復甦乏力,他敦促上海要聚焦於建設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他並先後視察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等,並主持召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
根據報導,習近平當時也會見了「長江經濟帶」共11個省級行政區的領導官員,並敦促這些官員各自努力推動產業突破和創新。依中國官方定義,「長江經濟帶」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共11個省區。報導提到,「長江經濟帶」是中國重要的出口經濟中心,整體經濟規模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0%以上。
分析認為,習近平可能會藉由此行強調中國科技方面的成就,並鼓勵更多海外融資,或是關注關稅對製造業和就業的衝擊。這將是習近平自2023年11月後再度赴上海考察。
報導指出,上海是中國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也是美國企業特斯拉超級工廠及眾多外企海外總部所在地。歐亞集團中國區總裁王丹表示,習近平可利用此次上海之行推動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並鼓勵更多海外融資,支持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習近平也可能聚焦在製造業和就業問題,「如果失去一半的美國訂單,該地區的失業人數可能會大幅增加」。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吳木鑾認為,習近平可利用此次到訪,關注今年初AI新創DeepSeek發布後,大陸近期在科技發展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他並指自己沒有預料到習近平會公開談論貿易戰的影響,「根據我們對習近平的觀察,他不想表現出任何軟弱」。 (相關報導: 中美關稅戰升溫 中國近50%外貿企業將減少對美業務,大量巴西大豆船停靠寧波港口 | 更多文章 )
針對中美關稅戰和貿易戰,習近平25日主持召開的中共政治局會議,會議研判中國今年以來經濟呈現向好態勢,不過外部衝擊影響加大,要求全國保持定力,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