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於疫情期間砸重金興建的方艙醫院,如今隨著防疫政策鬆綁與疫情趨緩,大量設施被閒置、變賣,引發社會譁然,其中廣州南沙方艙醫院近日開始拍賣內部設施,包含貨櫃屋、家具、設備等,售價低廉,吸引不少市民與小商家搶購。對此,不少網友留言諷刺:「怪不得現在各個地方政府嚴重缺錢,原來都花在這個上面了。」
廣州南沙方艙設備開賣
據《財新》報導,廣州南沙健康驛站(南沙方艙醫院)於2022年11月動工,僅11天就匆忙完工,原先規劃提供8萬多個隔離床位,總面積達81萬平方公尺,但在同年12月中國推動「新十條」政策後,防疫措施急轉直下,南沙方艙幾乎未投入使用便遭到閒置,壽命不到1個月。
這座曾經備受重視的防疫設施近日開始分批拆售,據了解,貨櫃屋單價僅人民幣3000元(約台幣1.34萬元),摺疊椅一把14元(約台幣62元),電熱水器每台300元(約台幣1340元),不鏽鋼晾衣架則標價40元(約台幣179元)。銷售人員表示,這些物資多數為全新未用,價格低廉,吸引大批民眾前來「淘寶」。
不少買家表示,這些貨品結構堅固,拿來改建成倉庫、商店都相當合適,且現場交易採現金交付、當場提貨,有人專程開車前來,一次購買多個貨櫃與配套設施,希望轉作他用。
東莞方艙4度流拍,資產分拆拍賣
不過,南沙方艙並非個案,隨著防疫政策急轉直下,中國多地方艙醫院紛紛走上標售、分拆、拍賣資產的命運,成為「疫情遺產」。東莞石排鎮的東莞生態園健康中心也經歷相同命運,該處方艙醫院於2022年興建,近期經歷4次流拍後,資產被拆分成板房、機器設備與電纜3個項目獨立拍賣。
根據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資料顯示,電纜資產最終以人民幣592.7萬元(約台幣2649萬元)被廣東省永聖再生資源回收公司標得,不過事後該公司發現,清單上記載的電纜數量與實際長度存在落差,盈虧難以確認,至於其他板房、設備則仍乏人問津。目前東莞生態園健康中心內仍留有大量單人床、冷氣、熱水器與馬桶等設施,等待下一步處置。
網友怒批:納稅人的痛
消息曝光後在中國網路社群上引發大量批評,許多網友痛批,「怪不得地方政府缺錢,原來都花在這些方艙上了」、「身為納稅人心在滴血」,更有人感慨「2022年的封控記憶不堪回首,人民不會忘記」。 (相關報導: 「全國性做假帳」中國虛報逾百億太離譜!為了1目的恐害慘習近平 | 更多文章 )
此外,據香港《明報》報導,當時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金興建,被視為疫情應對的重要舉措,但多位公共衛生專家早已提出警告指出,大量建造永久性方艙醫院,不僅無法達成「一勞永逸」的效果,還可能因後續維護與營運成本高昂,成為沉重負擔,呼籲決策應更為審慎,隨著2022年底防疫政策劇變,這些方艙醫院迅速失去功能,淪為閒置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