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拚循環經濟!考察柏林BSR園區與市府 擘劃資源永續藍圖

臺東縣長饒慶鈴參訪歐洲知名的BSR廢棄物循環園區,同時與柏林市政府就氣候政策、資源治理及永續交通等議題進行交流。(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為提升廢棄物資源化效率,臺東縣長饒慶鈴近日率領縣府團隊及鄉鎮市長,前往德國柏林進行深度考察。此行不僅參訪了歐洲知名的BSR廢棄物循環園區,學習其先進的回收、廚餘處理及能源轉換技術,更拜會柏林市政府相關部門,就氣候政策、資源治理及永續交通等議題交流,為臺東的永續發展尋找可行路徑。

臺東考察團實地走訪的BSR(Berliner Stadtreinigung)循環園區,是歐洲資源再利用的典範。縣府團隊觀察到,該園區成功融合了尖端科技與社區參與,大幅提升了分類與回收效益。園區內不僅設有高度自動化的分選系統,能精準辨識、分類各種資源物,更設有「RE-USE中心」,將回收的家具、家電甚至建材維修整理後,重新進入二手市場販售,徹底實踐「物盡其用」的理念。  

此外,園區的厭氧消化設施,能有效處理廚餘與綠色廢棄物,將其轉化為沼氣,供應市區公車燃料及併入電網,展現了「轉廢為能」的具體成果。據了解,BSR園區的整體回收率已超過75%,為臺東提供了循環經濟的寶貴借鏡。 

饒慶鈴指出,臺東縣每日生活垃圾量約在130至150公噸之間,雖自有焚化爐已大幅提升處理量能、減少對外縣市的依賴,但如何建立更完善的循環體系,仍是重要課題。此次德國考察,無論在具體作法或制度設計上,都帶來許多啟發。縣府團隊特別關注德國的「四色桶」分類制度。紙類、輕型包裝、玻璃、有機廢棄物及一般垃圾等清晰分類,搭配便捷的標示、完善的收運體系及社區支援措施,有效提升了市民的參與度和分類正確率。此制度更結合教育宣導、罰則設計與回饋誘因,建立起完整的社會機制,對於臺東未來調整垃圾分類政策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除了廢棄物處理,考察團也與柏林參議院交通移動、氣候與環境保護(SenMVKU)進行座談。由局長克勞斯・維希(Klaus Wichert)親自接待,雙方就都市交通與氣候行動的整合、氣候正義的財政機制,以及歐盟的城市氣候治理策略等進行了深入討論。  

臺東團隊特別關注柏林如何透過政策工具(如綠屋頂、節能改造獎勵)與財政支持,推動低碳公共運輸、綠色建築,並運用智慧化交通管理等措施,有效提升公民參與度,共同落實永續目標。這些實務經驗將作為臺東後續規劃政策、推動跨局處合作的重要參考。 (相關報導: 「台灣是全球冠軍」比越南、印尼還划算!2025旅遊最便宜國家出爐 更多文章

「循環經濟不僅是環境政策的延伸,更是實現臺東永續生活場域與『慢經濟』藍圖的關鍵。」饒慶鈴強調。她表示,未來縣府將持續盤點各類資源物的處理現況,研擬推動更細緻、更貼近民眾生活的分類制度,並透過教育推廣、獎勵機制,鼓勵全民共同行動,逐步培養綠色生活文化,目標是將臺東打造成一個潔淨、永續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