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孩子們揮灑汗水、磨練意志的運動場,如今卻在權力失控下成為無聲的獵場。台北市立農國小擊劍隊先前爆發教練對學生不當行為的爭議,揭開了體育體系中隱藏已久的結構性問題,12歲女童被要求「脫下內褲貼紮」,另一名14歲女童則被教練從背後擁抱和撫摸,儘管她們已多次拒絕,仍然被無視,當教練掌控升學與未來出路,當體制默許暴力與侵害,孩子們只能忍受委屈,讓成長空間一點一滴被侵蝕。
權力編織的網:孩子在無聲中被困
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台北市立農國小擊劍隊先前爆發一起權勢性騷案件,隊內的蕭姓教練因一名12歲的女童在訓練時受傷,要求在密閉空間中脫去內褲以進行貼紮,過程中缺乏第3人在場,而12歲女童只好遵從指示,因為在她的認知裡,教練的話無可質疑。對此,12歲女童母親事後憤慨指出,她曾明確要求須有第3方陪同,但遭到忽視。
同時,另一名14歲女童控訴自己曾被蕭教練以擁抱、摟腰、吹氣等行為騷擾:「蕭教練從背後抱、親臉頰、用臉磨蹭背部、叫我坐在他大腿上,撫摸大腿及摟腰,對耳朵吹氣。有次在擊劍室後的鐵櫃換衣服、上半身全裸時,教練仍闖入。」即使多次表達不適,也只換來情緒勒索與冷漠回應,蕭教練更直言:「平常我對妳那麼好,買很多東西給妳。」
14歲女童出示的通訊紀錄顯示,她曾明確表達拒絕,然而蕭教練僅以「知道了」敷衍應對,並持續違規接觸。然而,蕭教練仍在後續一次比賽熱身時對她下手:「他用身體頂住我的腳時,碰到我的私密處及臀部。」
對此,14歲女童的母親淚訴,孩子因缺乏大人即時的援助,只能被迫繼續被壓制和噤聲,連最基本的自我保護反應也遭抹滅:「畢業好幾年了,她半夜還會驚醒,現在仍看身心科。」
「專業」作掩護:資訊不對等強化服從文化
受害家長們指出,當質疑教練行為時,往往被「運動科學」或「專業訓練」話術回應,無法有效挑戰。另一名女童的母親曾質疑,為何要求女學生在穿田徑小短褲時裡面不能穿內褲,但蕭教練只以「影響動作表現」為由強行推託,這種以專業名義進行的資訊壓制,使家長與學生逐步喪失判斷與抵抗能力,形成高度服從的環境。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許多學校對體育隊伍採取放任態度,長期選擇性不介入管理,任由教練將球隊經營為「私人領地」,當問題發生時,校方常以「那是教練的事」推諉,導致孩子無處申訴,實質上被架空保護機制。
馮喬蘭強調,體制內早已灌輸學生「服從才有出路」的觀念,培養出一代代不質疑權威的孩子,最終複製成新的體制維護者,當孩子遭遇羞辱或侵害,社會往往責問「為何不說」,卻忽略了說出口可能帶來排擠、邊緣化,甚至喪失升學機會的高昂代價。
成績至上掩蓋的真相?
學術界也長期關注體育班內部權力結構失衡。台灣大學退休教授劉淑瓊指出,體育體系內的暴力與性侵害長期處於「不被看見」的狀態,因整個體制本就設計成排除外部監督、遮蔽問題的結構。
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徐正賢批評,許多學校與主管機關過度重視競技成績,對教練行為選擇性忽視,只要能奪牌,其它問題便被掩蓋,教練由學生一路升任助教、教練,體系內部封閉、缺乏外部監督,暴力與服從文化不斷被複製,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們理解到,只有順從才能獲得上場機會與升學資源,不服從則意味著被孤立與淘汰。
傷害難以辨識:創傷反應成調查關鍵
教育部校園性平調查專業人才何冠瑩指出,在體育隊伍中,界定正常訓練與霸凌行為格外困難,因教練常以「強化訓練」為由,辯解其行為為合理範疇。
何冠瑩分享,實務上必須藉由觀察受害學生是否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反應來佐證,包括害怕回到訓練場、談及事件時出現焦慮顫抖等症狀。若確認與特定事件相關,通常會被認定為重大侵害。
「服從即好選手」成最大迷思
徐正賢也表示,許多人明知問題存在,卻因現實考量而噤聲,家長擔憂抗爭會斷送孩子前途,即使懷疑教練行為,也選擇隱忍,一旦事件曝光,受害者反而可能被指責為「製造麻煩」。 (相關報導: 女學生字條悲吐「我被性侵過」揭補教狼師獸行!他被判9年竟「靠1招」繼續開補習班 | 更多文章 )
劉淑瓊指出,讓不正義持續存在的,正是選擇沉默的大人、學校、行政主管、家長乃至教職員,往往為了保住升學成績與比賽榮譽,選擇視而不見。要打破沉默,不靠個案處理,而需建立獨立於學校與教練之外的第3方監督機制,並重建家長、學校與教練之間的平等與透明,首要是翻轉「服從即好選手」的迷思,讓孩子明白,勇敢拒絕不合理,是保護自己、而非背叛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