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盯32%關稅!台經院專家揭「被忽略的風險」:恐對台廠帶來劇烈衝擊

美國祭出對等關稅不僅影響台廠直接銷美產品,在第三地組裝、加工產品同樣衝擊劇烈。(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對各國祭出對等關稅措施,台灣可能面臨高達32%的重稅衝擊,儘管川普已宣布暫緩90天,開放各國展開談判,但此舉已對市場造成劇烈震盪。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在節目《新聞幕後》指出,台灣不只該擔心直接輸美商品所課徵的關稅,經由區域分工輸往美國的商品,同樣也可能對台灣廠商造成劇烈衝擊。

孫明德指出,台灣對美直接出口的第1名為AI伺服器組裝,在近年也帶動了產業對於台灣的投資,如今受到川普關稅波及,即使利潤受影響,仍有機會將成本轉嫁出去。而第2名到第5名包括機械設備、工具機、鋼鐵產品、重電設備等、汽車零組件,部分產業如重電、汽車零組件等很多產品需要廠商認證,是依照客戶的需求、標準進行生產設計,所以也是相對能夠轉嫁關稅成本的產業。32%雖然看起來天大地大,但仔細去看其實台灣直接出口有些是可以躲的掉的。

孫明德認為,台灣不止應該留心直接關稅對於台灣出口的威脅,間接銷往美國的商品如電子零組件、石化等產品,如果川普對中國、東南亞關稅降不下來,對台灣的廠商受傷反而是比較大的,而這些也是現在朝野比較沒有討論到的部分。

此外,孫明德也示警目前中國商品無法銷往美國,可能就會往其他地方傾銷,台商在歐洲國家、新興市場就會遇到中國低價產品的衝擊,川普此波的貿易戰的牽扯範圍可能比大家想像的更多,民眾現在關注對美談判,但範圍應該廣一點,注意中國、越南現在針對川普關稅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對於外界批評指出,從白宮最新公布的名單來看,台灣並未被列入優先對象,孫明德認為,先談的壓力一定比較大,如果中國和日本2個規模相對大的經濟體先談好了,台灣相對壓力可能就沒那麼大。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