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政部長指中國正透過經濟政策自我傷害 呼籲世界銀行為開發中國家設定畢業時間表

美財長貝森特表示,若想在全球經濟中承擔與其地位相符的責任,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資料照,美聯社)

2025年4月23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國際金融協會(IIF)華府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提出美國與中國有機會達成一項「大交易」,通過調整中國經濟結構降低雙邊關稅。

貝森特強調,若中國能從出口導向的製造業轉向國內消費驅動的經濟模式,雙方可望緩解貿易緊張局勢,實現全球經濟的重新平衡。這一發言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期間,引發了對中美貿易關係及全球經濟政策的廣泛關注。

貝森特:中國的經濟模式正在傷害自己

在演講中,貝森特闡述了川普政府對中國經濟模式的關切。貝森特指出,近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日益依賴製造業出口,而消費占比持續下降,這種模式加劇了與貿易夥伴的經濟失衡。貝森特表示,中國當前的出口驅動策略試圖通過外銷解決國內經濟挑戰,但這種方式不可持續,不僅對中國自身構成風險,也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貝森特呼籲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國內消費和內需,以實現更穩定的全球經濟平衡。

貝森特進一步提出,如果中國願意轉向以國內消費為核心的經濟模式,美國準備與其合作,共同推動雙邊經濟的重新平衡。他提到中國政策中提及的「雙循環」概念,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實際上過於依賴出口的「單循環」。他表示,若中國認真考慮這一轉型,雙方可在關稅問題上達成協議,為中美貿易關係開闢新局面。貝森特強調,這一合作不僅有利於中美兩國,也將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繁榮。

在問答環節中,貝森特重申了美國自身的經濟調整目標。他表示,川普政府希望通過增加國內製造業來重新平衡美國經濟,這意味著減少對消費的過度依賴。他認為,中美兩國的經濟轉型可以相互補充,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貝森特特別提到,中國應從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入手,轉而支持國內消費者和內需市場,這將有助於緩解全球貿易失衡。

建議世界銀行為中國設定「畢業」時間表

貝森特還將矛頭指向國際金融機構,呼籲其在推動全球經濟平衡中發揮更大作用。他敦促國際貨幣基金公開批評中國等國家的不透明貨幣政策和扭曲全球市場的做法。

同時,貝森特批評世界銀行將中國列為發展中國家的做法,認為這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符。他建議世界銀行為中國等經濟體設定明確的「畢業」時間表,停止向其提供不符合其發展階段的貸款。

此次IIF會議正值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期間,全球經濟領袖齊聚華府,討論貿易、貨幣政策和發展議題。貝森特的演講反映了川普政府對全球經濟治理的強硬立場,同時也表達了與中國合作的意願。貝森特提到,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令人矚目,但若想在全球經濟中承擔與其地位相符的責任,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貝森特表示,美國願意支持這一轉型過程。

川普:考慮大幅下調對中國關稅

就在貝森特演講前一天,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表示,考慮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這些關稅在他前任任期內已提高至145%,但川普暗示關稅可能大幅下調,儘管不會完全取消。

川普表示,調整關稅的目的是為與中國領導人的談判創造有利條件,緩解雙邊貿易緊張局勢。貝森特的演講與川普的表態相呼應,顯示美國政府正尋求通過談判而非對抗解決中美貿易爭端。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