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買共同基金大鬆綁 理專將可向65歲以上民眾推介高風險產品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22日表示,會盡快請投信投顧公會修改自律規範,避免年齡標籤化。(資料照,陳怡慈攝)

為了避免年齡標籤化,及金融各業別監理一致,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今(22)日於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將盡快督促投信投顧公會修改自律規範,刪除基金銷售機構不主動介紹屬高風險之基金產品給65歲以上非專業投資人(即一般投資人)的規定。

高齡者購買金融商品,金融機構能否主動推介,金管會前任主委黃天牧與現任主委彭金隆的觀點南轅北轍,黃天牧擔心高齡者可能被騙、被剝削,政策立場採取禁止,彭金隆則是高舉反年齡標籤化的大旗,針對衍生性金融商品、海外有價證券、信託架構等產品,陸續刪除不得向70歲以上非專業投資人推介的規定,改成由金融機構按照KYC(認識客戶)與KYP(認識產品),由業者自己決定是否向70歲以上高齡民眾推介產品。

屬於投信投顧公會自律規範層次的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會員及其銷售機構通路報酬支付暨銷售行為準則,目前仍有投信、投顧、總代理人與銷售機構的銷售人員,不能主動介紹高風險基金產品給65歲以上非專業投資人的規定,簡單講,銀行或證券公司的理專,因擔任基金銷售機構角色,不能主動介紹高風險的共同基金給65歲以上民眾。

投信投顧公會仍有65歲字眼,業者:一個金管會兩個公會

上述規定在某些金融業者眼中,認為有違反年齡標籤化及監理一致性的疑慮,目前情況甚至出現,「一個金管會,兩個公會,做法不同。」一個金管會指,同樣是彭金隆力推的政策,兩個公會指信託公會與投信投顧公會做法有別,信託公會已經響應彭金隆政策,刪除避免年齡標籤化的字眼,投信投顧公會則是態度保留。

針對上述現象,高晶萍今日在記者會上答覆媒體詢問時說:「這是投信投顧公會的辦法,我們近期會請他們來做修正。」她並表示,證期局目前也在修改證券商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管理規則,以避免年齡標籤化。

至於投信投顧公會的銷售行為準則,因屬公會自律規範,高晶萍說:「這個是在公會那邊規定,可能我們當初也沒有特別檢視到,我們會請公會來做修正。」 (相關報導: 謝國忠:美國對中國恐懼根深蒂固,關稅戰會一直打下去 更多文章

媒體詢問投信投顧的自律規範何時可以修正實施?高晶萍說:「我們應該盡快,因為公會修改很快,報我們核定就可以修完了,我們盡快把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