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合作能對抗美國貿易戰?專家指川普這項籌碼很強大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表示,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協議「百分之百會成真」。(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表示,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協議「百分之百會成真」,這個宣示在當前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引發廣泛關注。歐洲方面正積極努力避免自今年7月起即將實施的20%關稅衝擊。與此同時,在面臨高達145%關稅壓力下的中國,正尋求各種可能的貿易出路,其中拓展與歐盟的貿易關係成為重要選項,這一動向可能對川普與歐盟之間的談判進程產生干擾效應。

川普政府今年對幾乎所有美國貿易夥伴祭出大規模關稅措施,特別針對鋼鐵、鋁材和汽車等產品實施全面性課稅,這些舉措迫使包括歐洲在內的傳統盟友重新審視與華盛頓的關係。歐洲內部已經開始有聲音質疑這位長期盟友的可靠性與穩定性。中國似乎已察覺到這一地緣政治同盟可能重新洗牌的機會,並積極尋求在美中關稅戰中找到繞道前行的策略。

歐盟想和中國合作抗美,又怕中國傾銷

美國捍衛民主基金會經濟與金融實力中心資深主任黛真斯基(Elaine Dezenski)分析指出:「考量到歐洲的選舉政治現實,部分歐洲領袖可能不願在川普面前表現出軟弱姿態。雖然風險不小,但向中國靠攏對他們而言或許頗具吸引力。」她進一步解釋道:「川普的強硬全球關稅政策已經激怒了傳統盟邦,要重新建立彼此的信任恐怕並不容易。即使許多歐洲領袖已經清楚認知到與中國經濟互動的風險,但在中國面臨經濟壓力的情況下,也許會提出讓歐洲難以拒絕的交易條件。」

黛真斯基進一步指出,如果中國願意與歐盟達成協議,例如承諾大幅增加從歐洲進口商品,歐洲領袖可能會發現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比起美國這個「雖然富裕但消費規模較小」的市場,更能滿足歐洲的貿易需求與經濟增長期待。

2025年4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柬埔寨為他舉行的送行儀式、並與駐柬埔寨大使汪文斌握手,參院議長洪森在一旁陪同。(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參加柬埔寨為他舉行的送行儀式。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習近平即出發東南亞尋求支援。(資料照,美聯社)

然而,除了美中關稅戰帶來的連鎖反應外,歐盟還面臨另一項難題──中國在歐洲市場的傾銷行為。「傾銷」是指一個國家以低於其國內成本的價格,在他國市場大量銷售商品的行為。歐盟多年來一直努力防止中國在太陽能面板、電動車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進行市場傾銷,以保護歐洲本土產業的競爭力和生存空間。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星期與中國總理李強的通話中明確表達了類似憂慮。根據歐盟公布的通話紀要,馮德萊恩「強調中國在應對由關稅導致的貿易轉移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尤其是在全球產能過剩的產業領域。」紀要裡面還記載:「她(馮德萊恩)也重申,雙邊貿易關係需要進行結構性調整,為歐洲企業、產品與服務爭取更好的中國市場准入。」

歐盟可能實施報復性關稅,中國面臨開放市場壓力

儘管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在今年3月同比增長超過12%,但分析認為這一數字未來可能急遽下滑,因為美國消費者將面臨價格飆漲的壓力,這勢必進一步加劇貿易戰火。若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量減少,北京很可能轉而將這些產品大量銷往歐洲市場。雖然馮德萊恩與李強的通話中並未明確討論歐盟對中國課徵關稅的議題,但多家媒體報導指出,若中國加大對歐洲市場的傾銷行為,歐盟也不排除對中國實施報復性關稅的可能。 (相關報導: 川普重手關稅衝擊中國電商與晶片業 Shein、Temu與華強北陷入生存危機 更多文章

「歐洲對中國傾銷行為的抵制,使得部分歐洲國家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顯得更為謹慎。」黛真斯基在分析中表示。「中國若想真正打開歐洲市場大門,就必須提出更具誠意的條件,這可能意味著中國需增加從歐洲進口商品的意願。」黛真斯基還指出,中國過去一直不願意開放自家市場,優先保護國內生產商的利益,但未來勢必會面對來自國際社會日益加劇的壓力,要求其解決長期存在的龐大貿易不平衡問題。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重申,中歐雙邊貿易關係需要進行結構性調整,為歐洲企業、產品與服務爭取更好的中國市場准入。(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