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園區「砸5億打造」落腳新竹!竟還合作輝達,完工時間曝光

中央氣象署規劃斥資約5億元,在現有新竹氣象站原址興建「新竹氣象科學園區」。(示意圖/氣象署提供)

為因應極端氣候挑戰,中央氣象署啟動「數值天氣測報高速運算電腦建設計畫」,規劃斥資約5億元,在現有新竹氣象站原址興建「新竹氣象科學園區」。新園區預計於2027下半年至2028年間完工,未來將做為AI預報模型及超級電腦運算中心,強化氣象服務的科技能量與預報精準度。

選址新竹承重2公噸 打造專屬超算機房

氣象署指出,現行的氣象機房空間與運算能力無法滿足未來AI預報模型訓練所需,因此決定在新竹打造全新設施。新園區將採特殊樓地板設計,以承受超級電腦每平方公尺高達2公噸的載重需求。

署長呂國臣說明,選址新竹不僅因其網路品質佳,氣象站周邊腹地寬廣亦便於擴建,並預計今年11月辦理營造與機電採購作業。原有站體則預計於明年初拆除。

七股氣象站。(中央氣象局官網)
透過AI模型可提升全球天氣預報準確率約6%,颱風120小時路徑預報準確率亦可提升12%。(示意圖/中央氣象局官網)

三大核心:資料、算力與人才

呂國臣表示,強化氣象AI應用有三大關鍵要素,包括「資料累積與清洗」、「算力升級」、「人才培育」。氣象署目前已與國科會、NVIDIA(輝達)及國內學界合作,持續推動AI模型學習與技術革新,並預計將百年觀測資料進行清洗整合,應用於高解析度預報系統。

透過AI模型可提升全球天氣預報準確率約6%,颱風120小時路徑預報準確率亦可提升12%,未來災防決策與應變將更具前瞻性。

模型跨域應用 從空汙預測到災防模擬

未來的AI預報模型不僅服務氣象預測,更將擴展至各政府單位與民間部門。舉例來說,空氣品質預報將可整合氣象署的大氣數據與環境部污染源,自動演算空汙變化;水資源管理、農作影響、淹水預警、甚至土石流模擬,也可在災害發生第一時間快速推演。

對於仍具高度不確定性的颱風路徑預報,AI模型將可建立多組情境模擬供各縣市政府參考,協助提前規劃防災策略與資源配置。此外,商業、能源、交通等領域也將能依據自身需求,模擬天氣變化對營運的潛在影響。 (相關報導: 這區發大財了!台積電2奈米設廠成「超級大工地」,每天吃掉1萬多個便當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