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穿的生活必需品,從Nike、Adidas到HOKA,背後都有台灣廠商的身影。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政策,對成衣與鞋類產業造成直接衝擊,全球製造鏈面臨劇烈變動,台灣的鞋業正站在風暴中心。不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成衣及鞋業都不可能在美國存活。
面對川普關稅大刀,「2產業根本不可能在美國存活」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近日在臉書發文以「台灣鞋業的底氣:百和在印尼深耕」為題指出,她為了實地了解百和在當地的發展,花了近3小時才抵達百和的印尼廠區。
謝金河表示,面對中美貿易戰,尤其川普政府大刀揮下的高關稅,鞋業成為首當其衝的產業。謝金河強調,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無論是Nike、Adidas、New Balance,或是近年崛起的HOKA、ON等品牌,「如果沒有台灣的鞋廠隱身在這些品牌大廠後面,這些大廠絕不可能享有超高毛利率。」
百和從早年生產黏扣帶與魔鬼氈起家,產品特性為工序繁瑣、少量多樣。如今,百和供應全球鞋業代工廠所需的鞋材,雖然不直接製鞋,卻是所有鞋廠不可或缺的供應商,這也是其成功的關鍵。
謝金河指出,這次在印尼,百和則選擇於山谷中建立新廠,在疫情期間扮演關鍵角色。「鞋材生產線很像成衣業,在不同的機台上生產多樣化的產品,這正是台商的強項」。從鞋帶穿孔、鞋帶到鞋面材料,說明複雜的供應鏈管理與製造技術,這些正是美國缺乏的實力。
面對川普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政策,謝金河直言,「成衣與鞋業根本不可能在美國存活」。
當被問到「如果川普再次祭出關稅大刀,台灣鞋廠如何因應?」,謝金河表示,業者普遍表示將先觀望,但多數選擇相信,最終關稅壓力可能會回到品牌廠身上,這正是台灣鞋業長年來累積的底氣與自信。 (相關報導: 要搭飛機出國快看!行李1新規今天上路,多做1步驟不怕托運被寄丟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