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將伊崮喜瀾觀點 : 關稅AI人 vs. AI關稅人─中美科技戰的數位棋盤

筆者認為,川普政府以125%懲罰性關稅重塑貿易規則,如同無照手術般激進;而雙方藉由「關稅AI人」與「AI關稅人」的智慧博弈,正引領全球供應鏈與地緣政治的新局。(AP)

全球經濟格局再度震盪!川普政府突然宣布對所有國家延後關稅三個月,唯獨對中國商品祭出125%的懲罰性關稅。這場看似任性的貿易政策背後,是否隱藏著比我們想像更複雜的數據分析博弈呢?當「關稅AI人」遭遇「AI關稅人」之時,兩國的數位謀略正引導著一場世紀級經濟對抗,這種情勢不只赤裸裸地揭開中美貿易戰動向,也揭發數據分析在當代貿易政策中的角色,以及這場角力所觸發的全球風險!

「數位算命師」與「東方棋手的電腦輔助」:貿易戰背後的數據博弈

當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史無前例的125%懲罰性關稅,同時卻提供其他國家「三個月寬限期」之際,全球金融市場一片嘩然。美國商務部的分析專家卻認為,這些決策看似單純,其背後或許正受到先進的經濟模擬系統所指引,然而,事實是否如此呢。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Daron Acemoglu教授曾經指出,現代政策制定者越來越依賴AI評估複雜的經濟影響,這些系統往往被政治因素所操縱(Johnson與Acemoglu,2023) 。同樣地,中國的反應策略似乎也越來越依賴數據驅動的決策工具,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Chad Bown則表示,中國的貿易政策反應顯示高度策略性,精準打擊美國關鍵產業和政治敏感區域(Bown,2023)。哈佛大學教授Graham Allison也強調中國的反制措施顯示其高度預見和計算性,每一步都經過精密推演,其策略在避免全面衝突的原則之下、亦能保持戰略優勢(Allison與Glick-Unterman,2022)。

美債與矽晶:經濟戰的兩大戰場

中國持有約9,700億美元美國國債,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第二大債權國。面對高額懲罰性關稅,中國是否會動用此「金融籌碼」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根據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數據,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近年來已有所下降,從高峰時的1.3兆美元降至目前水準。這種調整一直以漸進方式進行,其主要目的為避免引發市場波動(U.S. Treasury,2024),畢竟,大規模拋售美債對中國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不只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甚至可能損害中國本身的經濟利益(Krugman,2022)。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顯示,中國多年來一直在採取多元化策略,逐步調整其外匯儲備結構,增加黃金、歐元和其他貨幣資產的比例。這種調整體現風險分散的考量,而非直接作為貿易戰的武器(Brookings Institution,2023) 。 (相關報導: 「關稅總設計師」納瓦羅親揭川普政府轉向背後原因 更多文章

同時間,半導體技術儼然已成為中美地緣政治角力的核心戰場。美國商務部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以及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試圖維持在先進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地位。根據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的數據,美國的晶片管控已迫使中國企業將採購轉向成熟製程晶片,同時加大對國產替代品的投資(Huang與Malkin,2025)。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也指出在這場博弈中,短期內可能出現分別以中國與美國為中心的兩個獨立科技生態系統(SIA,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