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為何要加徵關稅?不只衝擊股市!專家曝長期還有1惡劣影響

川普提高關稅不只影響股市,還影響民生,長期更會影響產業供應鏈,恐讓增加成本轉嫁消費者。(示意圖/蔡親傑攝)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期宣布將於2025年4月9日起實施大規模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掀起全球市場熱議。這項政策不僅針對中國等主要競爭對手,更擴及全球數十國,對投資者與民眾的生活皆構成深遠影響。本文將從關稅的基本概念出發,深入探討其運作機制、經濟衝擊,以及川普政策的目標與潛在後果,幫助讀者理解這一複雜議題並提供投資參考。

一、關稅是什麼?

關稅(Tariff)是政府對進出口商品徵收的稅費,通常以貨物價值的百分比(如10%)或固定金額(如每噸50美元)計算。其主要目的包括保護國內產業、增加財政收入,或作為貿易談判工具。關稅分為幾種類型:

1.從價關稅:按商品價值徵稅,例如對10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需支付2.5美元。

2.從量關稅:依數量或重量徵收,例如每噸鋼材50美元。

3.混合關稅:結合兩者,例如5%價值稅加每單位10美元。

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則是一種特殊形式,依據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徵收的稅率,對其進口商品施加相同或更高稅率。例如,若某國對美國徵收8%關稅,美國將對該國徵收至少8%關稅。這一事件源於川普長期主張的公平貿易理念,歷史上美國也曾以高關稅(如19世紀保護新興工業)實現經濟目標。

二、關稅的影響

關稅看似簡單,卻能引發多層次影響,以下從四個面向分析:

1. 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關稅的核心目標是保護本國產業並促進製造業回流。以美國為例,2018年對鋼鐵徵收25%關稅後,國內鋼鐵業短期內新增數千數萬個就業機會。然而,這也帶來正負兩種不同效應:

・正面效應:國內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例如,川普預計新關稅將刺激美國汽車製造業發展。

・負面效應:進口成本上升推高下游產業費用。例如,福特汽車2018年因鋼材價格增加多支出數億美元,最終部分成本還是轉嫁給終端消費者。

新政策中,對汽車徵收25%關稅可能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影響美國汽車業競爭力。

2. 對消費者的衝擊

關稅成本通常由進口商承擔,但這些費用往往轉嫁至消費者,推高日常商品價格。以進口服裝為例,若對10美元的T恤徵收10%關稅,價格可能從10美元漲至11美元。歷史經驗顯示,2018~2019年中美貿易戰期間,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使消費者承擔了數百億美元的額外支出,涵蓋衣物、電子產品等類別。近期iPhone 16在美國的搶購熱潮也反映出民眾對未來關稅漲價的擔憂。若新政策對中國商品加徵125%關稅,一部1000美元的iPhone可能增加1250美元總成本,嚴重影響消費意願與市場需求。 (相關報導: 要搭飛機出國快看!行李1新規今天上路,多做1步驟不怕托運被寄丟 更多文章

3. 對全球供應鏈的挑戰

在目前還是全球化的時代,關稅打亂供應鏈穩定性。以科技業為例,過去企業將生產從中國轉至越南規避關稅,但新政策對越南徵收46%關稅,對泰國、印尼分別徵收36%、32%,讓轉廠策略失效。例如,台積電雖未被針對晶片加稅,但台灣32%關稅可能推高伺服器、筆電等下游產品成本,影響全球ICT產業。

4. 國際貿易與報復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