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雙殺嚇壞投資人,川普猛畫「短空長多」大餅敢有影?《經濟學人》唱衰美國經濟:未來30年恐「又老又窮」

2025年4月9日,美國德州帕拉西奧斯的Bowers蝦加工廠。(美聯社)

川普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經濟恐慌、美國更是頻頻出現「股債雙殺」的慘況,但美國總統卻說這些混亂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經濟學人》批評川普避重就輕、粉飾太平;更預測美國GDP未來30年將縮減8%、薪資水準降低7%、整體資本存量減少10%。也就是說,美國將成為一個建設更老舊、工廠更落伍的「老窮國」

川普4月2日高調掀起關稅戰,全球股市一片慘跌。但川普說人們只是「有點緊張」(getting a little bit yippy)。川普的關稅政策9日又出現急轉彎,對絕大部分國家暫停徵收對等關稅,他又說「一切終將變得美好」(In the end it’s going to be a beautiful thing)。《經濟學人》稱,川普編織的故事是「美國人民經歷短期陣痛之後,就能換得長期利益」。然而,這些「短期陣痛」是否遠比川普所說的更嚴重?所謂「長期利益」又真的會實現嗎?

「短空」不只金融市場

《經濟學人》指出,川普關稅帶來的短期陣痛,恐怕不只有在金融市場,而是擴散到消費市場、企業信心、以及就業市場。一向備受關注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4月驟降至50.8,創下歷史第二低,主要就是源自對關稅的憂慮:消費者預期未來一年物價將上漲6.7%,是40多年來通膨預期的最高時刻。

企業界對川普關稅的反應也不樂觀。川普當選時,經理人們曾經期待他減稅加上放鬆管制,藉此刺激經濟成長。但川普上任後對關稅的狂熱讓企業界信心大減。美國獨立企業聯合會(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發布的小型企業信心指數已經連續下滑3個月。

也許這些數字只是反映市場情緒,不代表經濟真的這麼糟。畢竟美國的勞動市場目前還算穩健,信用卡消費的即時數據依然強勁。不過《經濟學人》表示,消費者表現出來的「韌性」,其實透露著「焦慮」—他們似乎提前買電子產品和汽車,想搶在關稅抬高物價前下手。而且官方的就業數據有時間落差,根據民間追蹤指標,裁員潮可能即將到來。

「長多」恐是空頭支票

貿易戰是否真的如川普所說,可以帶來為美國民眾帶來「長期利益」?《經濟學人》認為,這取決於川普的政策走向,但現在看起來並不樂觀。川普的保護主義將導致資本和勞動力流向競爭力不足的產業,反而拖慢整體經濟效率。

美國的現實可能比一些數據分析的要慘得多。2022年,世界銀行(World Bank)分析151個國家、長達半世紀的資料,結果顯示:關稅一旦上調4%,勞動生產力就會下降1%,5年後整體產出將減少0.4%。然而,美國實際加徵的平均關稅稅率,已經從去年的2.5%飆升至今年的20%以上——比世界銀行分析的數據還要慘5倍。 (相關報導: 新加坡總統解散國會!總理黃循財面對接班後的第一場大選,5月3日投票 更多文章

此外,《經濟學人》提醒單看關稅對貿易的影響太過狹隘,由於關稅的一級效是減少進口,因此大多數研究都著重於經常帳。但資本帳也會必然受到衝擊,也就是資金流入減少、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興趣下降。從4月初到現在,十年期的美債殖利率已經跳升了0.5%。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美國人得自己掏腰包買更多政府債,投資民間企業或創新的資金也就變得更少。